返回首页>>

孜孜不倦 勇于创新 永远的丰碑——怀念导师王修忠教授
作者:张宪生 2018-04-24 15:38:26 浏览次数:

1982年12月,我考上王修忠教授的硕士研究生,是他的第三位弟子,那时我院小儿外科是国务院首批批准设立的硕士点之一。听说王修忠教授是从苏联留学归国的学者,在国内已是小儿外科学界很知名的中青年专家,心里油然而生敬意和喜悦;又听说导师治学严谨,要求严格,不苟言笑,又不免有一丝敬畏。第一次约导师是在1983年元月,到了7-8平米的办公室时,感到十分吃惊。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除了书桌和椅子,房间里堆满了杂志和资料,书架上也满满的搁置着中文和外文书籍,看起来有些凌乱,但摆放有序。见到导师,我有些拘谨,但老师很和蔼,询问了我学习情况,并征求我对选修课意见。他特别叮嘱我将来做临床医生,一定要打好专业基础;特别是外科医生,局部解剖课一定要学好。后来我才知道,导师出国留学前,曾从事过两年解剖学教学,这对他从事外科临床和科研发挥了很大优势,导师的教诲正是他事业有成的深刻总结。

导师是一位极具创新思维和务实精神的临床专家,他特别重视紧密结合临床中难题和需求设立科研方向和课题,我读研究生时选题《二甲基硅油防治术后肠粘连的临床研究》就是例证。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科研条件和经费都十分困难吗,但在那样很艰难的环境里,他潜心研究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治疗方法。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是临床常见病,很多专业都接触到,属于边缘学科。那时候有效治疗手段有限,有些治疗方法还有副作用。导师利用他留学期间获取的有关资料,研究出尿素溶液这种新型硬化剂。为了做好临床试验,他买了公鸡在楼顶平台饲养,给鸡冠注射不同浓度的尿素溶液,以观察对丰富血管网的硬化效果,从而形成了40%尿素溶液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治疗机制和独特疗法。尿素注射液以其生物相容性好,副作用小,临床疗效显著而成为新型硬化剂,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那时小儿外科治疗血管瘤的患者盛况空前,最多时每天治疗的病人多达一百多位。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外,几乎各省市都有来院患者,甚至有来自香港的患者。尿素注射液治疗血管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疗效得到了国内专家的高度评价,其论文在《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等多家杂志发表,这种治疗方法已编入《外科学》《小儿外科学》教科书。尿素疗法在临床研究中延伸出动脉插管尿素注射治疗脾功能亢进,尿素注射治疗鞘膜积液、腋臭等,带动了科室有关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有关研究先后获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5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回想起这些成果的获得和临床推广,造福了广大患者,无不包含了王修忠教授矢志不渝的创新科研与精神引导。

除了血管瘤的尿素方法,王修忠教授还创新性开发了胰腺囊肿内外一期引流术、胆总管囊肿小口径内引流术、胃造瘘逆顺行食道扩张术等治疗方法,在那个医疗设备欠缺的困难条件下,当一大批患者病痛解除找到了解决办法。导师是小二外科学界具有广博知识和创新精神的杰出人才,几乎每次小二外科年会(四年一届),他都会有一些新的观点和新颖的疗法的提出,令学界敬佩,也确立了我院小儿外科在全国的影响和地位。
导师的科研功底和创新思维,基于他的勤奋钻研和对工作的热爱。每天晚饭后,他就赶到病房,除了看望重症患者,就是在办公室里查阅资料,审阅稿件,临床总结。作为多届中华小儿外科学会常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学术上事情很多,还担任主管教学的外壳教研室副主任及小儿外科科主任,临床及教学亦很繁忙。他喜欢足球比赛,但机会有限,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教学,科研和学术上,每天晚上都在办公室工作到10点多,节假日也不例外。
在临床工作中导师对科室工作要求严格,要求大家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的治疗,甚至手术都要求快速而精准,以减少患者出血量和暴露时间。他率身垂范,每天7;30前就赶到病房,安排一天的工作,巡视重点患者,他平日表情严肃,但面对患者却很温和,查房时除了仔细检查患者的病情还常常逗乐小患者。导师生活俭朴,对衣食住行要求很低,但患者遇到困难时,他却毫不犹豫给予帮助让患者能够顺利完成治疗。那时他工资不高。家里人口多,负担挺重,资助患者的钱款硬是从自己的生活费里扣出,呈现出慈父般的胸怀和至高的境界。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导师英年早逝,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但他勤奋工作,潜心科研,勇于开拓,无私奉献,关爱患者的崇高精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风范,永远是指导我们人生的不朽丰碑。


上一篇: 医道耕耘满甲子 妙手仁心绣春风 记我的老师——杨庆余教授

下一篇: 亦师亦父,记我的导师叶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