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处处留心为科研 每台手术当艺术——怀念我的恩师刘效恭教授
作者:李宗芳 2018-04-24 15:52:11 浏览次数: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古今中外,老师都被公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陪伴。老师是我们前进途中的领路人,为我们指明前行的方向,以及努力的路径。在我们陷入迷茫,“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老师又指导我们拨云见日,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成路上恩师多,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要数刘效恭教授了。

刘教授是我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时的导师,虽然他离开我们已有十年光阴,但是往昔跟随导师一起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历历在目。而且,那些如金子般的岁月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暗淡,反而愈加闪闪发光,照亮了以后更远的征程。

在这里,借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教育80周年纪念活动,再次怀念我的恩师刘效恭教授。也希望他的大医情怀,能激励更多的医者,造福更多的患者。   

潜心钻研、勇于创新  科研硕果累累

刘效恭教授生于医学世家,从小目睹病患疾苦,自懂事起就立志终生学医,为天下患者解除病痛、谋取健康福祉。在五十年的医学生涯中,他刻苦学习、勤奋探索、勇于创新,对技术精益求精,在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赞誉。

1979年,恩师开始对肝癌治疗进行临床研究,提出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可进行门静脉栓塞治疗。该疗法于1980年用于临床,研究成果于1984年荣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3年,恩师在国内外首创直视下胃冠状静脉栓塞、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获卫生部1986年重大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乙级奖和陕西省政府1987年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被多次编入国内权威外科学书籍——《黄家驷外科学》和其它三种外科学专著,并受卫生部委托举办全国成果推广学习班四期,全国92所医学院校和省级以上医院派人前来学习。恩师所设计的门静脉支结扎治疗肝硬化肝癌,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恩师先后获国家卫生部、化工部、陕西省政府科技成果奖近10项,为我国普通外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恩师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门静脉高压学组委员,《中华外科杂志》第八届、第九届编委和《腹部外科》、《美中国际创伤杂志》编委。1995年9月获《中华外科杂志》编委授予的“泱泱医术 衮衮宗师”称号。1988年荣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获“陕西科技精英”。

救死扶伤、医德高尚  尽心为患者解除病痛

恩师医德高尚,时刻牢记“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把解除患者病痛看作最高追求。

1974年10月至1976年元月,恩师作为陕西省第五批援苏丹医疗队队员,将白衣天使神圣的职责和高超的医术带到了缺医少药的苏丹。苏丹地处非洲东北部,是以恶性疟疾为主的高疟区。面对不同肤色的患者,恩师付出的是同样的医者情怀。在救助患者的过程中,恩师不幸感染了疟疾,高烧不退,即便如此,他依然想着如何把手术做好,如何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恩师用自己的医德和医术,将一颗颗友谊的种子种在了苏丹人民的心中。

在恩师的众多弟子中,我是大弟子,跟随恩师的时间最长。还记得那是1992年秋天,我读博士的第一学期。当时,我和科室的王英教授陪恩师去新疆开胃冠状静脉栓塞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的过程中,恩师就不停地咳嗽,当时就发现痰中带有血丝。学术会议开完回西安后,恩师就去医院做了检查,当时就发现肺上有个肿块,被确诊为肺癌。专家会诊后,导师接受了左肺切除术。术后大约有一年多时间,恩师都下不了床,住院期间,我和几位师弟师妹轮流照顾恩师的饮食起居,病床上的恩师仍不忘对我们传道受业解惑。

术后两三年的时间,恩师才渐渐能下床了。之后他就开始上门诊,坚持手术。这期间,最让我难忘的是一台耗时13个小时的手术。那位女患者是渭南华阴人,二十多岁,在其他医院因为胆囊问题已经反复做了四次手术,越做状况越不好,造成胆道损伤胆道狭窄。患者入院的时候皮肤特别黄,反复发烧,腹腔广泛粘连,是被多家医院拒绝后来我们科就诊的。当时恩师排除万难,坚持坐着高凳子、一边吸着氧气,一边做着各种术中游离,坚持完成这台耗时13个小时的手术。术后患者恢复很好,并顺利结婚、生子。之后很多年,患者都把恩师视为给自己新生命的人,全家和恩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从医五十年,这样的案例举不胜收。五十载春夏秋冬,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患者需要,恩师都有求必应,却从不叫苦喊累。恩师常说,外科是层次的艺术,外科问题是被一层层的纸张包起来的,我们不要盲目去剪开,而是要把它们一层层剥开,在你剥开最后一层的时候,那里面就是答案。由于对解剖高度熟悉,恩师手术时患者出血量极少。他术中的每一个动作,在同行及学生看来,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尊师重道、爱护学生  收获桃李满天下

恩师一生没有特别的爱好,不爱打牌、不爱呼朋唤友约各种局,不善于和社会上的人打交道,但是见了同行和学生,却幽默、风趣、滔滔不绝。

钻研业务是恩师一生最大的“喜好”,常听师母说,还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恩师就在家里养了很多兔子,用于做科研。工作中,他刻苦学习医学理论,勇于实践,不断探索,1985年赴美国田纳西州进修学习,86年学成回国。之后,对技术更是精益求精,掌握了许多疑难病症的诊治办法,尤其是在肝胆外科领域的高深造诣,得到了广大患者及同行的高度赞誉。他严于律己,为医学、为患者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为医院外科的建设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恩师谦逊、低调,授课技艺精湛,跟学生亦师亦友。他热爱医学教育事业,授课思路清晰、引人入胜,深得广大同行及学生们的赞赏。恩师的一生,先后培养了上百名硕博士研究生,这些学生分布于国内外,都已成长为普外科领域的骨干力量,担任学科带头人及学会重要职务。从学业到生活,恩师对学生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时刻不忘督促我们努力进步。在指导最后一位博士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后的一个星期,恩师就永远离开了我们。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恩师的一生,是医者父母心、救助无数生命的一生,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一生,他治学严谨、不断创新、淡泊名利、踏踏实实搞科研、实实在在做事情,造福了无数患者。

“勤勉一世,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堪称学苑师表;

辛劳终生,救死扶伤福荫千万家,无愧医界楷模”

这既是医界同仁及广大患者对恩师的评价,也是他老人家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一生去努力践行。


刘效恭简介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肝胆外科领域知名专家。1983年首创“直视下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在全国普通外科学界有重要影响。1987年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陕西省科技精英称号。曾任中华医学会门脉高压学组委员、西北组组长,中华医学西安外科学分会主委、名誉主委,《中华外科杂志》、《腹部外科杂志》、《中国创伤外科杂志》编委。在西北乃至全国普通外科学界享有较高声誉。

刘教授1933年9月16日生于山西省清徐县,1957年毕业于西安医学院。此后一直在二附院从事医学教育、科研和医疗工作,历任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普外科副主任、肝胆外科研究室主任等职。2007年7月10日上午,刘教授因病离世,享年74岁。


笔者简介

李宗芳: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兼肿瘤病院院长,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肝胆研究所副所长,生物诊断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主任,陕西省生物治疗与转化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医师奖”、陕西省“三五人才”、“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下一篇: 医道耕耘满甲子 妙手仁心绣春风 记我的老师——杨庆余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