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肿瘤内科郭卉教授受邀参加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希思科基金会成果展示

时间:2024-01-15   作者:肿瘤内科   责编:杜维     来源:     阅读:

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主办的2023希思科基金会科研课题成果展示会于2024年1月13日在上海正式召开。CSCO科研课题展示会涵盖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以及临床研究成果,为肿瘤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学术平台。本次会议的与会专家包括: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上海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理伟教授、中国药科大学附属南京天印山医院秦叔逵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北京大学梁军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等CSCO理事长、副理事长及秘书长等多位领导专家。

此次成果展示汇聚全国2023年度肿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参选,最终全国共入围20项研究成果(临床研究 10 项;基础、转化研究10项),我院肿瘤病院肿瘤内科郭卉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免疫相关性肺炎的高危预警-动态监测-治疗策略优化-发生机制探索的系统性研究”成功入选此次科研课题成果展示会,该项研究在CSCO重大项目支持下完成,临床研究成果展示部分由郭卉教授参会并进行汇报。

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了巨大生存获益,但也为应用免疫治疗的患者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免疫治疗不良反应,其中免疫相关性肺炎(CIP)是最常见的致死性不良反应之一。基于这一临床难题,郭卉教授该团队采用“临床问题-实验室研究-临床转化”的闭环式研究策略,长期深耕免疫治疗相关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致力于提升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CIP这一临床难点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系列研究。在此次成果展示中,郭卉教授团队层层递进地展示了CIP从“高危预警-动态监测-治疗策略优化-机制探索”多方面的研究成果。首先构建了大型多中心免疫治疗数据库,并从临床现象出发,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血清蛋白组学特征构建并不断优化了CIP高危预警模型;其次对CIP进行动态监测发现了激素难治型CIP关键特征及重症CIP动态演变规律,进一步探索了CIP的治疗策略的更优解,挑战目前CIP的治疗指南;最后首次自主构建了可模拟人体肺癌发生CIP的小鼠疾病模型,并进行了深入的发生发展机制探索。

目前郭卉教授针对CIP系列研究在J Exp Clin Cancer Res.(JCR 1区,IF=11.3)、J Immunother Cancer.(JCR 1区,IF=10.9)、Lung cancer.(JCR 1区,IF=5.3,2篇)等知名期刊上发表与CIP相关的SCI论文8篇,累计影响因子82.35分。所发表研究获得Nat Rev Clin Oncol, Nat Cancer, Nat Commun等多个顶级期刊杂志引用169次,单篇最高引用次数59次。申请发明专利3项。2项研究获得2023年欧洲肿瘤学年会的壁报展示,并获得大会随行媒体报道。参与编写了我国首部《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多学科中国专家诊疗共识》(2022版)。推广应用至新疆、青海及陕西等西北地区5家医院。培养出多位获得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称号的优秀硕博研究生。本次成果展示会顺利进行,展示了我们交大二附院人勇毅笃行,躬耕不辍的风采,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