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2023年临近尾声,一条微信消息的弹出,引出了二院康复人和患者的一段感人故事......
原来是曾经在康复医学科住院康复的患者家属发来了一段情真意切的文字,叙述着一段医患信任同行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来自商南县一位72岁的王阿姨,半年前因为突发脑卒中导致半身瘫痪并合并其他功能障碍,家人辗转打听求医,最终从商南县转入我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初入康复医学科时,王阿姨右侧偏瘫并伴有轻度言语功能障碍,站立行走均不能,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家属对康复不了解不知所措,而王阿姨本人更是情绪低落信心不足,总觉得拖累儿女......入院后,主管医生李文娟医生认真耐心地询问详细病史,完善相关查体和检查,明确病因和诊断,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查科学判断患者预后,为康复治疗明确大方向。康复治疗师马奔、鲁雷、胡冰涛、晏光林对患者进行了详细专业的康复评估,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后,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制定精准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医生、治疗师、护士、患者和家属多方沟通后,最终确定了符合患者状况的精准康复方案,此时患者和家人才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在康复过程中,医生、治疗师和护士经常关心问候患者,不断给她和家人宣教科普康复知识,帮助患者和家人正确认识疾病和康复,重建患者和家属的信心。同时面对患者功能的改善,和不同阶段的康复需求,医、护、治疗师依据患者的不同阶段实际情况及时评估并调整优化康复方案,帮助患者在每个阶段最大程度减轻依赖,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在住院康复期间,康复医学科张巧俊教授、袁海峰教授和乔鸿飞教授等康复专家,每周查房都会亲切询问患者康复情况,并指导康复治疗的调整与优化,为患者的康复掌舵。治疗师马奔老师全程关注患者的康复进程,鲁雷治疗师从患者卧床阶段开始,耐心负责地为患者治疗,不断给患者打气加油,陪伴王阿姨从卧床到重新站起来,共同走过了一百余天的岁月。胡冰涛治疗师从简单的翻身坐起开始,不断训练王阿姨的自我照顾能力,帮助她减轻依赖,提高自理能力。在病房里,晏光林治疗师利用治疗间隙,给患者和家属宣教如何正确适应功能障碍并将功能转化应用于生活,教会家属如何辅助和引导患者积极参与生活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经过康复医学科团队和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三个多月的住院康复后,患者已经可以独立完成行走、穿脱衣服、洗漱、进食、如厕等活动,日常生活活动大部分独立完成,与人交流正常,情绪稳定乐观,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看到自己的妈妈从卧床不起,经过三个月的康复又能重新站起来,患者女儿激动地对康复科医务人员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让我妈妈重获新生!”出院时,晏光林治疗师为患者颁发了“康复毕业证书”,这份“康复毕业证书”是康复医学科特色科室文化活动——“跨越时光的力量,手工制作康复毕业证书”的活动中,由晏光林治疗师组织科室患者共同手工制作完成的,陌生的患者共同制作并书写祝福语,再由晏光林治疗师颁发给出院康复的患者,在患者间传递着一份精神和力量,鼓励患者重建对生活的信心、重建新的生活方式和个人价值,不断追求和热爱美好的生活。
2024年的元旦佳节即将来临,这一份从500里之外的商南县传递到交大二附院的信任与肯定,是对二院康复人最好的元旦礼物。王阿姨和女儿不仅在医患交流群中展示自己现在的生活视频,向康复科团队报喜,还向大家叙说亲身康复经历,成为了一名康复的宣传员,鼓励其他的患者积极康复、热爱生活、重建生活。
不仅如此,患者还特意精心制作了一面锦旗,从500里外的商南县寄到交大二附院康复医学科,表达对张巧俊教授领导的康复医学科团队的谢意与敬意。
作为陕西省康复乃至西北康复的领跑者,康复医学科在张巧俊教授的带领下,连续多年获复旦排名提名奖前十名,但他们从未停下脚步,一直在为三秦大地百姓的健康而努力,在为祖国西北地区康复医学的发展而奋斗,身肩使命,其责必重,其心弥坚。康复医学科团队在张巧俊教授的领导下,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断学习和进步,正是他们身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得到了无数患者和家属信任与肯定,也在保持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着陕西和西北地区的康复医学发展进步。2024年是甲辰龙年,康复医学科在张巧俊教授的带领下,必将龙腾虎跃,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