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我院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生物诊断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简称“生物诊疗中心”)-陕西省Rikard Holmdahl院士工作站(简称“院士站”)-陕西省肝脾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简称“肝脾中心”)2023年学术年会于11月27-28日在大明宫院区14楼会议室圆满召开。依托我院的炎症与免疫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精准医疗研究院肿瘤与免疫研究所、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智慧医疗创新中心、西安市细胞应激与疾病诊疗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医院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多个研究机构,干四病区、风湿免疫科等多个临床及医技科室参与了会议。会议特邀了众多嘉宾,我院刘昌书记、郭卉副院长、徐颂华副院长、夏育民主任,空军军医大学药立波教授,医学部吕社民教授、孟列素教授、王军阳教授,生命科学院宗瑜瑾教授,电器学院张那明副教授,何爱丽教授、张淑群教授、马红兵教授、杨军教授、耿燕教授、高霞教授、李学义教授等多个单位及部门的专家学者。会议由“生物诊疗中心”的耿晶教授、刘朋飞教授主持。
本次年会涵盖了多个重要议题。首先,由Rikard Holmdahl院士向医院汇报了其团队的近期工作进展。同时,Rikard Holmdahl院士助手Outi Sareila分享了关节疾病相关蛋白的血清自身抗体-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和进展。研究工作充分体现了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临床转化为目的,为临床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方向开发了思路,启迪了思维。
其次,“生物诊疗中心”及“肝脾中心”的青年科技骨干先后汇报了目前正在进行的八大科研项目,逐一从国内外研究现状、立项意义、研究目标、拟解决的科学问题、研究方案、已有进展、面临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七个方面做了详细阐述。八大科研项目均是围绕科室的重点研究方向--肝脾疾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展开,具体包括:①脾脏与肿瘤微环境重塑及调控机制(田红卫、朱鹏鹏博士),②脾-肝-肠轴与慢性肝病(张少颖、赵阳、张艾煜博士),③脾脏与细胞因子风暴(黄娜、陈海燕博士),④物理干预调控脾脏免疫功能治疗脾脏相关疾病(慕艳华、张栩锐、董伟、韦巍博士、李丹博士生),⑤中医中药治疗肝脾胰疾病(李君副研究员、冯渴评博士),⑥肝癌的靶向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构建和应用(张璐博士后),⑦脾脏与妊娠免疫耐受及习惯性流产(李宝华博士、朱康博士生),⑧肝脾疾病数据库建设与临床研究(李韧博士)。Rikard Holmdahl院士等受邀专家对八项科研项目逐一点评并分别给与了具体的指导,与会人员互动交流、气氛热烈,为科室科研站位、整体布局、统筹规划、平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统一了认识、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为团队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坚实了步伐。
除了演讲报告、课题指导环节之外,本次年会Rikard Holmdahl院士团队还与风湿免疫科、生物诊疗中心、精准医疗研究院等科室就相关学术问题及日后的合作发展进行了座谈,Rikard Holmdahl院士还亲临实验室就一些科研骨干和在读学生的课题方向以及实验设计等环节进行了现场指导,年轻人们都受益匪浅。
李宗芳教授最后对Rikard Holmdahl院士的卓越工作表示了高度赞赏和肯定,也对基础医学院吕社民、孟列素教授,电气学院张那明教授、生命科学院宗瑜瑾教授的奉献表示感谢。自2019年Rikard Holmdahl院士与我院签约以来,前三年的合作虽受疫情影响,但线上的交流、专题会议有序开展。2023年疫情好转后,双方的合作交流节奏明显加快,Rikard Holmdahl院士今年已两次亲赴我院开展科研工作和相关学术交流,双方合作共建陕西省Rikard Holmdahl院士工作站今年成功授牌,合作申报陕西省国际合作奖顺利通过答辩。Rikard Holmdahl院士的两次到访,不仅深化了彼此的进一步了解,同时为我院科技工作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后,李宗芳教授结合本次年会所获对“生物诊疗中心-院士站-肝脾中心”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工作部署:继续借力Rikard Holmdahl院士工作站在我院的设立,与其团队保持密切联系,促进人才引进、培养和交流,推动炎症与免疫领域的科研与临床实践取得更大突破。医学科技日新月异,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亟需进一步加强与广泛开展。科学技术没有国界,我们要迎头赶上,必须着眼在世界科技前沿和科技制高点,坚持“四个面向”,争取实质性合作,促进经验分享、资源和最佳实践,积极申请与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研究,带动我院科技工作快速提升。充分发挥利用好我校综合性大学的优势,“瞄准前沿、交叉融合、协同攻关、创新发展”,寻找适合我们自己发展、彰显我们特色优势的切入点,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促进科技创新与自立自强。充分发挥利用好学校未来技术学院鼓励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相关政策,聚焦前沿技术开展校企联合攻关与研究应用、努力推进生物诊疗新技术新疗法的临床转化应用。以精准医疗、智慧医疗、数字医疗、协同医疗四个方向为抓手,融合临床医学、免疫学、生物医学工程、数字医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围绕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痛点、难点,致力于在前沿技术、数据科学、工程科学和医学实践的交叉领域探索解决方案,提高医疗质量和诊疗水平,促进相关学科及医院的高质量协同发展。
与会者纷纷表示,本次会议务实高效,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让大家拓宽了视野、深化了理解、启发了创新思维,大家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学术交流。相信随着常态化的学术年会的召开,我们的科研将会不断地向高地、高峰快速迈进,以更多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科室及医院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