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主题征文优秀作品展示(九):年轻医生的使命与担当

时间:2023-08-29   作者:张寅斌、王振龙、王虎清   责编:赵文颉     来源:     阅读:

编者按:

为了营造尊医重医社会氛围,维护医师队伍良好形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激励奋勉向上职业精神,我院开展以“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今天,刊载的三篇文章是《年轻医生的使命与担当》,作者肿瘤病院张寅斌;《勇担使命,铸就新功,让党旗飘扬在苏丹友谊医院》,作者泌尿外科王振龙;《不忘初心,勇于挑战,巾帼不让须眉》,作者神经内科王虎清。

年轻医生的使命与担当

肿瘤病院 张寅斌

医者,是使命的守望者,是健康的守护者。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站在医生的角度,与大家共同回顾医学之路上的坎坷与荣耀,谈谈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的感受和思考。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站在医生的角度,为医师节献上最真挚的祝福和敬意。在这个崇高的职业中,我们以健康为使命,以医术为信仰,为社会的繁荣做出着默默的贡献。医生这个职业是神圣的,因为我们肩负着拯救生命、减轻病痛的重大使命。勇担健康使命,就是我们每个医生的庄严承诺。我们要以患者的健康为己任,始终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要时刻谨记“医者仁心”,关爱每一位患者,用专业和关怀为他们带来希望和治愈。只有在每个患者的微笑和感激中,我们才能感受到医者的价值和意义。

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有医术精湛的技能,还要有清晰明确的职业目标。首先,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医学领域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层出不穷。因此,我们要保持学习的热情,持续跟进领域内的最新进展,不断提升自己的医学素养。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阅读学术文献、与同行交流,我们能够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边界,提高临床水平。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在医学领域,从医者常常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如临床医生、科研人员、临床教师等。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设定明确的目标。同时,要保持对专业领域的热情,持续深耕细作,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只有在持续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我们才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实现职业的突破。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和进取的态度。医学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是日新月异的,没有谁能够囊括所有的知识。因此,我们要虚心向同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要勇于创新,探索更有效的诊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作为医院、科室的一份子,我们要积极参与科室的建设和发展,为科室注入新的活力。首先,我们要主动提出建议和意见,积极参与科室的常态化学习和交流。通过分享临床经验、学习最新的诊疗方法,我们能够不断提高科室的整体水平。其次,我们要勇于担当,主动承担一些重要的任务。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退缩,而应该迎难而上,争取更大的进步。在我自己的经历中,我曾在疫情期间主动报名参加核酸检测工作,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医院内外的各项工作中,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为科室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亲爱的同事们,作为医生,我们是健康的守护者,更是社会的希望之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勇担健康使命,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一起,以高昂的斗志,为医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为人民的健康福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更加美好的明天!

勇担使命,铸就新功,

让党旗飘扬在苏丹友谊医院

泌尿外科 王振龙

为何不畏艰险,为何甘心奉献,为何离别亲人,为何勇者无惧。千言万语融汇到一起,只是因为胸怀着一颗为党,为国,为医者信仰的拳拳赤子心。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事业开展60周年。2022-23年我荣幸的参加了中国医疗队,到苏丹执行援外医疗任务。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听党话,跟党走,用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党的思想一直激励着我的援外工作。现在虽然我已经回到熟悉的工作岗位,但在苏丹的工作与生活依然历历在目。

党的生日,让五星红旗在苏丹高高升起。陕西省对口医疗援助苏丹已有50余年历史。苏丹地处非洲东北,是世界上贫穷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十大战乱地区之一,全年气候炎热,生活和卫生条件恶劣。到达苏丹不久,正值7月1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101周岁生日。我们在苏丹驻地举行庄重的升国旗仪式。我有幸作为升旗手,代表援苏丹国家医疗队,代表交大二附院,亲手将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在距祖国万里之遥的苏丹大地,让嘹亮的国歌响彻在苏丹友谊医院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们心潮澎湃。百年以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冲破艰难险阻,站了起来,现在我们还要为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继续奋斗。身处异国他乡,才更能体会内心对祖国深爱,更能感受到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援外医疗工作者所担负的使命。

填补医疗技术空白,开展腹腔镜手术。中国援助苏丹医疗50余年,但世界主流的微创腹腔镜手术,在这里却一直处于空白,中国曾经援助的腹腔镜设备,因为无人会用,已经年久失修。我与院方沟通协调,重组设备,克服手术室、硬件设备,技术支撑等重重困难,开展了腹腔镜手术,短短一个月时间协助泌尿外科,妇科等科室开展腹腔镜手术12台。这在中国援苏丹医疗史上,尚属首次,填补了中国-苏丹友谊医院腹腔镜手术的空白。

填补教学培训空白,开展腹腔镜仿真模拟技术培训。在成功开展腹腔镜手术,填补零空白的同时,为受援医院普及腹腔镜观念,培养腹腔镜技术人才,就成为当务之急。我遵循目前国际前沿的腹腔镜模拟教学理念,因地制宜自制腹腔镜模拟训练器,我编写了腹腔镜仿真模拟培训的课程及课件,制作了仿真模拟训练的视频。院务部长和卫生部驻医院官员对我们制作的培训设备和与国际接轨的培训理念,高度重视,亲临医疗队驻地,了解腹腔镜模拟训练理念,观摩技术培训方法。

填补学术交流空白,开展学术培训。为解决受援医院重症医学短板,我参与了重症医学学术讲座。我立足本专业,,紧跟国际指南及前沿,理论结合临床实际,做了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的学术报告,我的学术讲座当地医生群体中广受好评。

推广“落地生根”技术,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党的二十大对外工作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坚持帮助受援国提高自主发展能力。要尽力为受援国培养本土人才和技术力量”。我在工作中,也在时刻思考适合受援国国情,可被当地医生可独立掌握技术,去应用去推广。比如我所推广的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在国内因为微创腔内手术的普及而很少被选择,在苏丹,反而成为了大部分患者最容易接受的手术方式。这正是在二十大精神的鼓舞下,在祖国援外政策的指导下,我们所应用与推广的能够“落地生根”的诸多代表性技术其中一项。

大爱无疆筑友谊 技术帮扶开小花。苏丹医疗基础落后,医院数量与患者的需求悬殊巨大,每次门诊,我都要面对很多久拖未治的复杂患者,我们的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作为一名来自中国高水平大学教学医院的医生,我以教学查房的形式,把教学融入到医疗工作中。边诊治,边讲解,边书写要点,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这种医疗与教学并重的工作方法,在当地医生和学生之间广受好评。我的门诊人数,也越来越多,候诊的患者已经从走廊内排到了室外。工作成绩上开出的一朵朵小花,就是对我工作的肯定。

拳拳赤子心,暖暖春苗情。在国家的总体布局下,受中国驻苏丹大使馆委托,为在苏丹中资机构、留学生及华人接种新冠疫苗,成为了我们接受的一项国家任务。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倍感光荣。我们历时3天为500多名同胞接种疫苗。在接种完最后一位同胞后,拍的这张照片,恰能完美表达了我的内心。我们胸怀着一颗为国,为家,为医者信仰的拳拳赤子心。

工作义诊两不误,华人群里赢声誉。在苏丹,我们也同中资机构建立了医疗帮扶关系,为华人同胞提供免费义诊服务。为中国驻苏丹大使馆工作人员提供健康体检和义诊。我们的免费义诊声誉卓越,中国医疗队已成为当地华人就医的首选。

苏丹热土举义诊,学雷锋月送健康。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今年是雷锋精神60周年。在学雷锋的日子里,我们来到苏丹沈迪市,举行大型义诊和捐赠活动。我顾不上休息,连续工作近5个多小时,接诊疑难泌尿外科患者近80名。我们的义诊活动受到了当地患者和媒体的欢迎和赞扬。我们用实际行动将无私奉献,互助友爱的雷锋精神播撒在苏丹的热土上,增进了中苏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以习总书记回信为鼓励,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在习总书记回信精神的鼓舞下,我把援外工作中的点滴收获,定期写成了系列的报道,在院网及学校的网站上连载。部分报道还非常荣幸被中国周刊,人民网,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凤凰、新浪、网易新闻报道。我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总书记的回信嘱托,为受援国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我省卫健系统学习二十大精神征文中活动中,我的工作报道光荣的获得了二等奖。这也是对我工作的鼓励和肯定。

结语:当我们离开苏丹时,这个国家正在经历战火。回想在苏丹的一年光阴,有艰苦,有奋斗,有喜悦。只有亲身经历战火纷飞,亲耳听到炮声隆隆,才更能体会社会安定,岁月静好的珍贵。我想这也正是一名交大人,传承践行西迁精神的最好体现。现在我已回到祖国,再次投身于熟悉的工作岗位,但苏丹的援外经历,让我更加珍惜当下国家全方面的进步,更加珍视和谐安定的社会与生活,更加满怀热血和激情的投入到工作中。听党话,跟党走,我们一直在路上。

不忘初心,勇于挑战,

巾帼不让须眉

神经内科 王虎清

凌晨,一名年轻男性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2小时急诊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栓塞!病情即是命令,科室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准备急诊介入治疗。神经介入团队第一时间赶赴导管室,造影、取栓,一气呵成,术后患者右侧肢体力量立即好转,“铿锵玫瑰”介入团队再立新功!

仅需要一个小小的伤口,各种导丝、导管就可以在全身各个血管之间游走,这就是介入手术的神奇之处。神经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术、支架成形术、动脉取栓术及闭塞再通术等)已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作为西部地区最早开展神经介入治疗的单位之一,在吴海琴教授和张桂莲教授带领下,已经形成了包括展淑琴主任医师、张茹副主任医师、范淸雨主治医师等近10位女性介入医师的专业团队。该团队技术水平及学术地位居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是陕西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主委及陕西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组长单位。现年均完成三级手术2000余例,四级手术500余例,在国内内率先参编将“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写入国家卫建委“十三五”(2018年)、“十四五”(2021年)规划全国高等学校统编教材《神经病学》中。她们凭借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广泛赞誉和业界的一致好评,她们用无私奉献精神阐释了医者的大爱情怀,被人们亲切地称作“铿锵玫瑰”。

日常工作中,他们不忘初心,穿梭于门诊、病房和介入手术室之间,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饥肠辘辘是日常生活。急诊手术,随叫随到;详细评估,制定方案;穿上铅衣,争分夺秒;挽救生命,责无旁贷!介入手术是在X射线下操作,每次手术必须穿上20多斤的铅衣,炎热的夏天,人就像被裹进了40多摄氏度的蒸笼里。同时介入手术中导丝在细小的血管中穿梭,其走向和走势完全凭借医生双手对力度和节奏的把控,精神高度紧张是对神经介入医师的严峻考验。作为女性,她们从事介入工作需要承担更多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压力。由于长期从事介入工作,团队中多人患过甲状腺炎、白细胞减少、放射性皮炎和肌腱炎等相关疾病,夜间彻骨的痛疼只有她们自己知道。虽然介入手术严重考验着她们的身心,但她们不惧困难,勇于挑战,毅然的继续投身介入手术,问及她们是否后悔上介入手术时,她们的答案永远都是不后悔!

作为女性,她们有着特有的坚韧、细致、耐心、敏锐、缜密;作为大夫,她们有着牺牲、责任、坚定、担当、奉献。站立在手术台前的她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竞速。她们不是跑得最快的人,却在分秒之间赢过了死神;她们不是最有力气的人,却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沉甸甸生命的重量,展示了惊人的倔强;她们不是针线活做的最好的人,却把神经介入做的像绣花一样极致,为卒中患者打通“生命通道”,减轻了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了疾病给家属带来的负担。在蓬勃发展的神经介入领域,女医师们凭借着自身细致、坚韧、包容等独特优势,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在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愿我们的神经介入女医师在沉重的铅衣下与射线一起翩跹起舞,舞出生命的美丽与优雅……

640.png

“铿锵玫瑰”神经介入团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