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学科的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前布局、谋划,科学、可行、务实的学科建设规划是其重要保障。在医院新任领导班子的带领及神经内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神经内科从省级重点学科跃升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首次进入国家队序列,既是对过往成绩的肯定,但更多的是责任与挑战,未来神经内科如何持续高质量发展,如何全方位提升业务水平,以更好的为人民健康服务,是学科面临的重要战略与发展问题。
2023年8月25日下午,神经内科召开“谋新篇、强学科”学科建设与提升规划研讨会,会议邀请到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会长、国际头痛学会理事、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医学部主任于生元教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会长、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徐运教授,陆军军医大学二附院神经内科主任杨清武教授参会指导,其中于生元教授和杨清武教授为现场指导,徐运教授为线上参会,我院张蓬勃副院长、护理部主任杨惠云教授、学科办纪泛扑主任、刘鹏飞副主任、王岩副主任及神经内科全体医护参加本次会议。
会议由神经内科张桂莲主任主持,她首先介绍了受邀参会专家并表示诚挚的欢迎,张蓬勃副院长对参加神经内科学科建设提升发展的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专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神经内科目前发展水平,提出利于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宝贵建议。
张桂莲主任随后介绍了神经内科现状,包括学科平台及规模、人才队伍、亚专业建设、临床特色技术、教学及科研状况等情况,同时与国内前10排名的三家医院神经内科及西北排名领先单位的神经内科全方位对比,分析了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难题与困境,并对科室未来发展重点方向及措施提出了初步设想与规划。
于生元教授充分肯定了科室目前人才结构的合理性、医疗特色的鲜明性以及科研及教学的成绩,肯定了科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发展历程。指出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要实现飞跃、弯道超车比较困难,学科的发展需要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和积攒,一定要以立足自身、建立自信,以临床为本,发展特色医疗技术是学科发展的关键。指出我们要充分发挥西安交大理工科的优势,可从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医工交叉方向重点突破;同时,要对前期的研究持之以恒、不断深入;借助交大优质生源,引导、培养优秀研究生是学科未来发展的后继动力。
徐运教授肯定了交大二院神经内科近年取得的成绩与进步,同时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与鼓楼医院神经内科发展历程,指出凝练学科方向、整合优势资源的重要性,同时提出学科建设重在人才分类管理与重点支持,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对不同特点的人才进行分类管理,各司其职,将每个人的特点、优势与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对于有精力、有余力的全面人才可给予重点支持、重点指导,人才梯队建设是学科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提出临床是科室发展的根本,在扩张床位的同时,一定要增加门急诊实力,保证床位高质量运行。
杨清武教授长期与我院神内合作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对我院神经内科的发展与进步更是目知眼见。他结合学科发展现状,从特色亚专业优势、门诊与病区床位相匹配、基础与临床研究并重、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等方面给与了建议。提出同处西部及人才实力现状,一定要发展特色医疗,拿出拳头技术,在患者中建立口碑,成为品牌;结合学科近期床位扩张及目前门诊量,提出增加门诊诊室的建议;同时指出我国人口基数大、病患多,可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坚持临床科研问题导向,积极开展多中心前瞻性队列或RCT研究,争取形成基础(小动物)-转化(灵长类)-临床(人群)模式,并表示全方位支持学科开展大型临床研究。
接着,杨惠云教授对三位教授的宝贵意见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学科积极汲取三位教授的建议,立足自身、发展特色、以点带面、乘势而上,科室层面优化激励政策,全面激活医务人员能动性,促进学科高质量发展。同时对青年人提出殷切希望,指出青年人是学科发展后劲儿、动力,要有想法、有压力、有动力。
张桂莲教授最后总结,学科与国内顶尖、高水平学科差距明显,通过本次讨论,更加明确方向,深知凝练学科方向、人才梯队建设、优化激励政策是学科未来发展与布局中的重要方向与措施。感谢专家们结合自身学科建设经验传经送宝,感谢专家们立足学科现状提出的切实、宝贵建议。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落实,希望学科全体同仁以此研讨会为契机,只争朝夕,促进学科高质量发展。会后,张桂莲主任陪同于生元教授及杨清武教授参观了神经内科及新扩展病区,两位专家均表示,在学科病区布局方面还需优化、整合,以保证医疗安全及提高人员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