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主题征文优秀作品展示(八):光明使者,爱心传承

时间:2023-08-28   作者:范雅稚、孟夏   责编:赵文颉     来源:     阅读:

编者按:

为了营造尊医重医社会氛围,维护医师队伍良好形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激励奋勉向上职业精神,我院开展以“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今天,刊载的两篇文章是《光明使者,爱心传承》,作者眼科范雅稚;《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作者病理科孟夏。

《光明使者,爱心传承》

眼科 范雅稚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从医十四年,这庄严的誓词仍会经常在我的耳畔响起,从未敢忘。所谓医者,人民健康之所系,百姓以性命相托。无恒心者,不可为医;无美德者,不可为医。医学之路,道阻且长,生为医者,整个职业生涯都要奔走在学习的道路上,不为穷尽医学世界的精奥,只为用有限的精力去对抗无限的疾病。

2023年8月19日,第六个医师节如约而至。回想从医的十余年经历,不禁令我思绪万千。我从小的梦想就是长大了当医生,我父母的愿望也是让我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自学医以来,我就对外科手术,尤其是眼科手术有着近乎偏执的热爱,如今我终于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并且可以把自己的爱好变为职业,这是何等的幸运?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执着于眼科医生这个职业?为什么如此喜欢眼科手术?我想大概是因为我深深地明白,光明对于人们的重要性,而眼科医生就是人们心中的“光明使者”,这个称呼除了给予我强烈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更让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光明”是一个洋溢着温暖,充满着希望的词语,更是一种身体与心灵都渴求的生命状态。而使更多的眼病患者走出人生的黑暗之途、重获光明,就是每一位眼科医生的光荣使命。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以为眼科医生只要能做好手术,平时只要按时上门诊、管理好住院患者就可以了。在家人朋友和周围人们的眼里,医生也是一个稳定、不用风吹雨淋的令人羡慕的职业,然而在我从医的14年时间里,我的行医之路遍布了十余个贫困县,甚至在遥远的非洲苏丹也留下了足迹。其实白衣战士的战场从来都不仅仅是医院,哪里有病痛,哪里有疫情,哪里有危险,哪里的患者需要,我们就会奔赴哪里。人的本能可能都是趋利避害的,但是从白袍加身的那一刻起,医生就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使命,生命是至高无上的,医者仁心从不会受地域或是条件的限制,所以人们也经常称我们为“逆行者”。

2016年我在府谷县执行为期一个月的医疗支边任务,那年的冬天格外的冷,零下20度的气温,泼水成冰的冬季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寒冷。2018年我和我们医院中医科、普外科、超声科还有骨科科的几位老师在云南省怒江市三个贫困县执行中国医疗队医疗巡回任务,在一次去往兰坪县的路上,由于前一天突降暴雨导致山体滑坡,看着我们乘坐的车辆在蜿蜒狭窄的盘山路上左摇右摆,躲避着从山上滑落的泥土和山石,而车的一旁就是深渊,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命悬一线”。2019年、2020年两次参与陕西省“优质服务基层行”任务,完成了二十多家县级医院及卫生院的评定审核工作,工作期间因为每家医院距离遥远,一整天连续奔波也最多只能去两家医院,深夜回到房间还要汇总一天的工作并将数据及时上报,每天都会工作到深夜。

去年的5月13日,我们医院作为陕西省第37批援苏丹中国医疗队的牵头单位远赴非洲苏丹执行医疗援外任务,而我有幸成为医疗队的一员,踏上了非洲苏丹这片热土。我们经历了新冠疫情、疟疾、高温、干旱甚至是战乱的重重考验。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有勇气去参加援非工作,其实我只是踏着我们科室许多援非前辈的足迹。眼科有着悠久的援非传统,王蔼青老师、杨应乾老师、郭荣霞老师、任百超老师、熊全臣老师、冯朝晖老师都曾参加过支援苏丹的医疗援外工作。其中,郭荣霞老师、熊全臣老师都曾先后两次参加援外工作,郭荣霞老师还在苏丹开展了第一例角膜移植手术。当时我有勇气和信心去参加援非工作,除了医者仁心的情怀,我想更重要的还有前辈们榜样的力量和“传承”的信念。

我跟许许多多其他的医生一样,行医的道路充满曲折,但是我却从不后悔经历的这一切,相反我很庆幸自己的人生能有这些不平凡的经历,它们让我变得更加坚定、勇敢、豁达,它们让我感悟到了生命不同的意义,也让我认识到我们国家的很多贫困的地方需要我们,一些医疗技术不如我们发达的国家的患者需要我们,更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医者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面对许多艰难险阻,我们从未抱怨,因为我们是医生,面前是病魔,身后是患者,我们不惧危险与病魔论剑,我们不分昼夜与时间赛跑。我们是生命的守护者,我们用精湛的医术将患者带离黑暗之途,令他们重获光明。我们面对生命,以精诚上下求索,追求真理永无止境。以白衣为甲,职责神圣,使命荣光,以医者之细谨,战士之豪迈,守护患者的光明,用智慧播种患者健康的种子!

《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

病理科孟夏

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备受鼓舞、充满干劲。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鼓励广大青年学子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之际,在院党委的支持下、院团委的带动下,全院开展了“挺膺先锋”新青年支持行动(简称“40计划”),我有幸同40余名优秀的二院青年一同入围。近月余的比赛和展示,让我感受到了二院青年老师们澎湃的活力,也给了我一次详细梳理自己过往求学和工作经历的契机。青少年离乡求学,于交大踏入医学殿堂,得遇恩师杨拴盈教授,手把手从查体、阅片、穿刺置管教起,从基本科研思维训练起,让我从一个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医学生,成长为一名事事躬行的医务工作者,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治学的研究精神一直影响着我。博士毕业后我加入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入一个对我来说崭新的领域——临床病理学,在杨军教授和科室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历经转换专业的阵痛,成为了一名病理学科从业者。从此我走进了显微的世界,探寻良恶的边界,追踪隐身的病原,也协助临床的战友,刺出抗击病魔的利剑。作为一名病理人,深知每一份标本都是信任,每一份报告单都牵动着患者的心。我不愿停下前进的脚步,积极促成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分子分型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并担任秘书开展工作,也深知教学、科研不可或缺,担任西安交通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术型博士合作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发表学术 论文,担任杂志审稿人,参编专著等等。与此同时,在与二院青年老师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接触到了更多优秀的工作伙伴和榜样,也明确了未来努力提高的方向。

2023年8月19日,我们迎来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首个中国医师节,节日主题是“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看到这个主题时,正是我服从院党委安排、挂职国考办副主任不久,内心感慨万千。当我以为身为青年做好自己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足矣时,医院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议题,同时也是王树国校长反复提及的问题:我们能为国家做什么?能为社会做什么?挂职后的这段时间,每天对于新工作任务的了解和学习都对我产生着不小的冲击,让我逐步认识到,我们是要在这个时代承担健康使命,将自己的工作融入到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我们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国家社会需求中去。对我来说,曾经的离乡学医,曾经的适应新专业,都是宝贵的历练,值此医师节之际,我也再次迎来了一项崭新的从零开始的历练——从一个被职能部门服务的科室医生,转变成一名将医生经历融入到服务科室工作中的职能人员。扩展看问题角度、练习新的思维方式、加深沟通与合作、学习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将是我亟待探索的课题,而这些课题的最终目的,就是将自己的工作融入到国家对于新时代青年的要求中去。

响应时代号召,承担健康使命,是我们青年医师不忘的初心,更是我们要勇于肩负起的责任。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的卫生健康事业中去,让我们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再立新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