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援藏随笔:穹窿银城怀古

时间:2016-04-22   作者:妇产科 刘明   责编:赵文颉     来源:     阅读:

前往穹窿银城.JPG

初到阿里高原,面对高山峻岭,我曾发出了“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的感慨。但高原生活日久,我渐渐发现,这片土地的精彩与厚重,远远超乎想象!譬如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藏族先民就已出现在这片土地上。日土夏达措的旧石器,那是与山顶洞人同时期的存在;来自两千五百年前的革吉、日土岩画,古拙的记录下了河边放牧、祭祀祈福的生动场景!即便是随处可见的“擦擦”(一种模制泥佛),其变化之多样甚至可与我们的云纹瓦当相媲美!但正如藏学家霍巍所言,西藏古史上最具有魔幻般吸引力的话题,无疑是那个曾经的强大部落联盟——古象雄王国及其文明的传说!

象雄在汉籍史书中被为“羊同”,《册府元龟》、《通典》等书中有载:“大羊同国,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东西千余里,胜兵八九万”。象雄疆域大致包括了现在西藏大部、克什米尔地区以及今印度、尼泊尔小部领土,据史书中的信息来推测象雄人口,估计至少也在千万左右了。象雄在吐蕃之前已统治青藏高原千年之久。史书记载,象雄的都城叫做“穹窿威卡尔”。

穹,也同琼,是大鹏鸟的意思,窿,代表地方,“穹窿”就是有大鹏鸟的地方,象雄历代统治者以大鹏神鸟自居,故有象雄传国十八代鹏王之说。“威”代表银色,卡尔有“城堡、要塞”之意。有人将这名字采取藏汉合体,称为“穹窿银城”。有关穹窿银城的位置,目前认知并不相同。大多数人认为2014年发掘的葛尔县门士乡古入江寺旁的卡尔东遗址,就是古象雄都城,亦有观点认定札达县达巴乡曲龙村旁的遗址才是真正的穹窿银城。查阅相关文献后发现,古入江寺北侧的卡尔东遗址更古老,但曲龙村旁的遗址却更形象。

从远古而来.jpg

从远古而来

要前往曲龙村穹窿银城遗址,道路颇多不易。自门士乡转下小道过古入江寺后,沿着象泉河行进于险峻峡谷之间,一路搓板碎石路,20余公里的路途车行近2小时方才抵达曲龙村。绕道村西头沿河而行,通过河上小铁桥抵达河北岸,继续西行百余米,象泉河河谷豁然开朗。一座高达三四百米的土山,拔地而起,突兀的呈现在眼前。好一座穹窿银城!竟以整山为料,随形而建,气魄非凡!千年的时光雕刻,使这座古堡散发出了一种沧桑厚重的韵味,远古的气息扑面而来!

大鹏之翼.jpg

大鹏之翼

细细端详,只见蓝天白云之下,这座城堡散发着五彩的光芒!赭黄、褐红、亮银以及铅灰,井然有序,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尤其是那崖壁中部的银色土层,像极鲲鹏大鸟的羽翼。沿着一条沙砾小路漫步前行,各种形状各异的佛塔经墙无声伫立于道路两边。大小不等、或圆或扁的玛尼石随处可见。石上或写下六字真言,又或是刻下满天神佛,殊不知是象雄先民的杰作,还是今人拜祭的献礼?不管怎样,这繁杂的内容,充分体现出了藏族原始苯教崇拜万物有灵的教义。

玛尼石堆.jpg

玛尼石堆

泥石流现场.jpg

泥石流现场

继续沿着便道向上攀爬,道路陡峭,断壁残垣,到处都是一幅破败混乱的迹象,但还是能够看出建筑的大致轮廓。洞中套洞,窟内连窟,洞窟内壁似乎涂抹了泥浆,细腻光滑,明显有烟火熏寮后的痕迹。从细节来看,一个个黑黢黢的洞窟,一堆堆凌乱不堪的砂石,犹如山体滑坡后的现场。但登高极目望去,就会发现这看似无序的混乱中,隐隐透出人为规划设计的痕迹。千余年前的象雄人,就这样以天地山丘为画板,以泥土沙石为画笔,制作出了这样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杰作,实在是出乎我们的想象!在华夏历史中,我们所熟识的西北边陲游牧民族,只会呼啸而来,随风而去,茹毛饮血,彪悍异常,但若论及生产科技工艺,自是远远落后华夏民族。所谓的王庭,致多就是一处有着更大更多的帐篷群而已。谁能想象,在这雪域高原之上,竟然会有如此庞大复杂的建筑群落?究竟是我们的记忆有误,还是我们对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知之甚少?

五色银城.jpg

五色银城

辛巴与北极熊的守望.jpg

辛巴与北极熊的守望

渐行渐高,已经越过了城堡的半山腰,在绕过一面突兀的墙体后,面前出现了一个面积约20余平方米的平台,平台中心矗立着丈许木杆,其上缠绕着白色的哈达,在风中猎猎作响。登上平台,我深深的为眼前奇景所震撼!面向城堡前方的象泉河方向望去,一片刮广袤无垠的开阔地,远方四周群山环绕,厚重苍茫,天空湛蓝,太阳当空,光线中充满了肌肉的力量!那朵朵白云,却又给地面上洒下点点阴凉,象泉河水,就在那里或明或暗的光线里流淌。整座城堡的两侧崖壁,犹如大鹏鸟的羽翼,以这座小小平台向左右完全展开,宽达近千米,每一根银灰色的羽毛都清晰可见!转过身来,我突然明白了,这座平台恰如那大鹏神鸟的头喙部,正是整个城堡的焦点所在!从这里看去,穹窿银城似乎活了过来,即将展翅高飞,要在这无垠的雪域高原自由翱翔!这是一种怎样的想象力!这又是一种怎样的胸怀、豪情甚至狂野!

远眺象泉河谷.jpg

远眺象泉河谷

想那古象雄鹏王,站在这平台之上,面对他的万千子民、精兵铁骑发出了战斗号角,大鹏神韵,响彻天地!这等壮怀激烈的场景,试问哪个男儿能不为之动容沸腾?而今我站立于此,面对如此景象,只想迎风狂肆乱吼,方能直抒胸臆!银翅大鹏鸟,这种远超人类力量和速度的图腾存在,它跨越千年,清晰的为我们这些后来人传递出象雄王国的精神之所在!

呆立半晌,风渐渐冷却了发热的头颅。眼前还是那片破旧不堪的残垣断壁,没有熙攘人群,更没有金戈铁马,四周依然寂静无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与一粟”,所有的故事,最终都化为历史的尘埃。只有那静静的象泉河水,自千年而来,又无声的流向远方。

残阳如血,时间渐晚,下得山来,望着沐浴在金光中的穹窿银城,依依作别。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6-7世纪,象雄东边的吐蕃王朝兴起,一代雄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将其王妹萨玛葛远嫁象雄,萨玛葛与象雄王李迷夏不合,幽居玛旁雍错,因爱生恨,后作为内应,邀其王兄发兵征讨象雄,传承千余年的象雄王朝就这样灰飞烟灭了。这段传说似乎颇多影视剧桥段,但真相到底如何,恐怕再难现天日。随着象雄国破,象雄民族也渐渐融入进了藏族中去,直到元代,吐蕃归入祖国版图,自此象雄古国终成了历史上的一段传说。

站在高岗上.jpg

站在高岗上

得益于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旱少雨,虽然象雄湮灭,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包括穹窿银城在内的许多象雄遗迹,在千年之后仍能粗窥全貌。特别是自象雄而来的雍仲苯教,兴衰浮沉数千年,薪火传承至今不灭,在藏区仍能随处可见古老的苯教仪轨与芸芸信众。象雄先民的生活习俗与生产风貌,就这样借助于宗教的力量而流传下来。宗教信仰相比象雄铁骑,看似柔弱,但天下之至柔,却可驰骋天下之至坚!

古老的象雄文明,西藏文明的原点。随着对西藏文化的进一步研究深入和宣传开发,穹窿银城必将会与古格王朝遗址一样,闪耀在这片充满魔幻传奇的阿里高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