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近10天,咱骨二科接连收治了5例上颈椎手术患者,由贺西京、李浩鹏教授主刀,其中4例已经顺利完成手术,截至写稿时,1例术前准备完成,即将手术。——以上充斥着医疗新闻里常见的一些词句。但这次真的有点,不一样哦,这5例都是极富挑战性的顶级手术——上颈椎手术。做个不恰当的比喻,一个厨子,接连做5顿红烧肉,自然不值得夸口;一个短跑运动员拿了5次全运会第一,也可以说是“图样图森破”。但是,如果连着承办5次满汉全席,100米接连5次跑进10秒,又比如长征X号运载火箭连续把5颗卫星成功送入轨道,如果类似这样的事发生了,我们还一味低调,就显得过分矫情了。
学医的同学们都知道,上颈椎特指两节特殊的骨头:寰椎(第一颈椎)和枢椎(第二颈椎)。寰椎的英文是atlas,借用了希腊神话中背负地球的大力神的名字,因为作为头颅下面的第一节颈椎,寰椎也同样担负着“顶你个头”的重任;枢椎的英文是axis,有“转动头颅的枢纽”的意思。用中文描述就是,寰椎和枢椎,拱卫中枢,屏藩腹心,地处要冲,中流砥柱,吧啦吧啦,诸如此类,反正极其重要就是了。试想一下,如果寰椎枢椎区域的稳定性出了问题,直接受到威胁的就是颈段脊髓、延髓(脑的最下部),那可是要了命了。请注意,“要了命了”,并不是单纯表达一种语气。如果颈段脊髓或者延髓受到损伤,就等于管控身体感觉活动、乃至呼吸心跳的中枢受损,那真的是“要了命了”!
遗憾的是,有些不幸的人或者因为受伤、或者因为先天畸形等等原因,他们的寰椎枢椎(上颈椎)区域的稳定性就真的出了问题。但当医生们面对这样的病例时,如何把失位的atlas神重新推回原位,如何维护生命中枢的安全稳定,始终都是一个极富挑战和风险的事情。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前辈们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率先在全国勇敢地向这一生命禁区发起过挑战,神经外科的前辈杨庆余教授的经口齿状突切除手术在当时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给予当时还是青年医生的贺西京、李浩鹏极大的启发和鼓舞,并在心中立下了这样的志向:继承发扬前辈的成就,终有一天要在上颈椎这一领域做出自己的成绩。上世纪90年代初,又有一件事情刺激了两位医生,他们熟识的一位病患,不幸罹患了“颅底凹陷症”(枢椎向后上脱位,压迫颈段脊髓),四肢感觉活动障碍不断加重,并开始出现了呼吸困难。而在当时整个骨科主流学界对此类上颈椎疾病尚无成熟有效的治疗手段,不得己的办法是佩戴头颈胸支具,至于剩下的事情,只能交给时间和命运。最后,在病患心目中一直是医术高超、手到病除的贺西京、李浩鹏医生也只能眼看着病患走向不治,尽管当时所有的脊柱外科医生都面临同样的尴尬和无助。两位医生并没有没有自我安慰地选择遗忘,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一切,他们忘不了那个熟识的鲜活生命,更忘不了作为脊柱外科医生,所应担负的沉甸甸的责任。这件事情最终让他们开始努力在上颈椎领域行动进取。
从此,贺西京、李浩鹏教授开始更加着意留心国内外关于上颈椎外科的进展和动态,同时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多琢磨,多思考,仔细推想,小心实践。曾经为了方便时刻揣摩上颈椎的结构特点,李教授的随身衣兜总揣了两个实体骨骼标本:寰椎和枢椎。当时主流学术界关于上颈椎疾病无论从诊断到治疗,都莫衷一是,争论纷纷甚至到了混乱的地步。可想而知,他们在思想上迷茫和困惑也不少。但是不要紧,慢慢来。他们一点一点地实践,一点一点地思考。
有救治成功的喜悦,同时仍然不能避免无助和无奈,也正是这坚持不懈得来的一点点经验和教训,让关于上颈椎疾病诊治的模式在贺、李俩教授的脑子里逐渐清晰,他们逐渐认识到哪些流行的做法是值得怀疑的,而哪些原则才是上颈椎治疗中需要遵循和重视的。出于严谨,他们并没有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认为并不完全成熟的想法抛出来。但回头来看,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贺教授、李教授在当时独立取得的一些认识,和现在学术界对于上颈椎疾病认识的最前沿、最精华部分,不谋而合。
承认差距,虚心学习,也是一个优秀学者所具备的品质。的确,还有人比他们走得更快更远。在贺西京教授、李浩鹏教授的发起和组织下,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二科近年来年年不遗余力地主办关于上颈椎疾病的高峰论坛,把全国在该领域的全部顶级和实力大牌专家都邀请来,一同精心解析讨论上颈椎疾病诊治的重点难点,主导并促进了陕西以及西北各省区对这一疾病诊治的规范化。
目前,可以毫无愧色地说,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二科在上颈椎手术领域的水平,是处于国内乃至国际的第一方阵的。我们的上颈椎手术,已经达到了成熟规范的境界。还是那个梗:atlas神失位,我们就是atlas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