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近日,西安交大二附院康复医学神经康复团队凭借其深厚的专业底蕴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显著成果,两篇高质量论文成功在线发表,为神经康复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续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发展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第一篇
2025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巧俊教授团队在物理医学与康复领域高水平学术期刊、北大核心期刊《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正式发表了题为“弥散张量成像联合运动诱发电位在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联合(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可作为综合评估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预后的生物学指标。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颖硕士研究生为本文第一作者,张巧俊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上肢功能障碍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较大,临床工作常采用康复评定量表或影像学指标协助评估患者的肢体恢复潜力,但由于患者个体差异较大以及评分存在异质性,这些评估方法无法精准预测其预后情况。近年来,有研究指出影像学指标DTI和神经电生理学指标MEP可作为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的客观生物学指标,但是影像学指标联合神经电生理学指标共同预测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研究报道依然较少。因此,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本研究对37例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的第4、12、24周进行临床康复评定以及DTI和MEP测定,并分析DTI联合MEP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预测效果,旨在为探寻相关生物学指标提供参考。其中,临床康复评定包括上肢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for upper extremity,FMA-U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改良Rankin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残疾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同时采用偏瘫手功能分级评定患者手功能;DTI测定采用各项异性分数平均值的不对称指数(fractional anisotropyasymmetry index,FAa)作为观察皮质脊髓束完整性的观察指标。
本研究首先对DTI在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水平中的单独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发病后第12、24周的FMA-UE分别与内囊后肢FAa以及大脑后脚FAa之间存在中等相关关系。同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采用内囊后肢FAa作为预测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至实用手水平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77.8%;采用大脑脚FAa作为预测指标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81.5%(见图1)。这些结果提示内囊后肢FAa和大脑脚FAa均可作为准确预测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水平的指标。此外,本研究在采用MEP单独预测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时,根据MEP能否被引出分为MEP阴性组和MEP阳性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MEP阳性组患者在发病后第4、12、24周时的FMA-UE均显著高于MEP阴性组(见图2);采用MEP预测患者手功能恢复至实用手水平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3%;提示MEP对轻型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预测有着独特的价值,对于重型患者的预后评估可能需要联合其他生物学指标。
图1采用FAa预测卒中后手功能恢复的ROC曲线
图2卒中后各时间点FMA-UE的变化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DTI联合MEP对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预测效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脑后脚FAa和MEP对患者发病后第24周时上肢运动功能的预测准确率为77.2%。此外,本研究以大脑脚FAa截点为界,与MEP亚组结合,结果发现当MEP未能被引出时,联合DTI预测患者手功能恢复至实用手水平的灵敏度为50%,特异度为81.5%,阳性预测值为16.7%,阴性预测值为95.7%;即当MEP未能被引出时,若DTI提示皮质脊髓束结构显著破坏,则该类患者的预后较差。综上,DTI联合MEP在早期综合预测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方面具有一定潜力。
论文链接:李颖,杨雅馨,袁海峰等.弥散张量成像联合运动诱发电位在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5,47(1):13~17.
第二篇
2025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巧俊教授团队在脑科学研究经典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research正式发表了题为“Acuteintermittenttheta-burststimulationproducesantidepressant-likeeffects bymodulatingneuronaloscillations andserotoninlevels of themedialprefrontalcortexinexperimental Parkinson'sdisease”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短期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intermittenttheta-burststimulation,iTBS) 可以通过调节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模型大鼠的前额叶皮层(medialprefrontalcortex,mPFC)内神经振荡活动变化以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水平变化来发挥改善抑郁样行为的作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博士研究生王忆璇为本文第一作者,张巧俊教授、李立博主治医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PD相关抑郁是PD常见的非运动系统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该疾病的发生与mPFC内异常的神经震荡活动变化以及5-HT递质系统密切相关。尽管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和认知行为疗法是PD相关抑郁的常规疗法,但是由于缺乏充足的证据支持这些治疗手段的有效性,目前依然迫切需要探寻新颖的治疗手段。作为一种更加优化的高频经颅磁刺激模式,iTBS已被发现可能改善PD相关抑郁症状;然而,iTBS是否通过调节mPFC内的神经震荡活动和5-HT水平继而改善PD相关抑郁依然尚不清楚。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建立6-羟基多巴胺损毁的PD模型并采用强迫游泳、蔗糖偏好等行为学测验探究短期iTBS对PD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的调节作用;此外,为了进一步探究该调节作用背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本研究采用在体局部场电位(local field potential,LFP)记录和神经化学实验观察短期iTBS对mPFC内神经震荡活动变化以及5-HT水平的效应。
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与假刺激组相比,iTBS显著缩短PD模型大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以及增加其在蔗糖偏好实验中的偏好指数,提示iTBS产生了抗抑郁效应(见图1)。
图1接受假刺激或iTBS后PD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变化
为了进一步探究iTBS的抗抑郁效应所涉及的机制,本研究观察了mPFC内的5-HT水平变化并发现与假刺激组相比,iTBS显著增加了PD模型大鼠mPFC内5-HT水平(见图2)。此外,本研究观察了mPFC内各频带节律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假刺激组相比,iTBS显著降低了PD模型大鼠mPFC内δ节律的标准化功率并显著增加了θ、β节律的标准化功率,提示iTBS激活了mPFC的神经元(见图3)。为了证实iTBS对皮层的激活作用,我们观察了mPFC内抑制性神经元标记物小血清白蛋白(parvabumin,PV)的表达变化并发现与假刺激组相比,iTBS显著降低了PD模型大鼠mPFC内PV阳性神经元的平均密度,提示iTBS削弱了皮层抑制性(见图4)。最后,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模型大鼠接受iTBS后的不动时间与θ节律的标准化功率存在强相关关系(见图5)。
图2接受假刺激或iTBS后PD模型大鼠mPFC内单胺能递质水平的变化
图3接受假刺激或iTBS前、后PD模型大鼠mPFC内δ、θ、β节律标准化功率的变化
图4接受假刺激或iTBS后PD模型大鼠mPFC内PV阳性神经元的平均密度变化
图5接受iTBS后PD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变化与mPFC内δ、θ、β节律标准化功率的相关分析结果
综上,短期iTBS(300个脉冲)对PD模型大鼠产生了抗抑郁效应,该效应可能与mPFC内异常神经震荡活动的正常化以及5-HT水平的增加有关。这些结果为短期iTBS对PD相关抑郁的改善效应提供了实验证据支持并揭示了可能存在的机制。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01259,81902291)的支持。
论文链接:WangYX, LiuJ, HuiYP,et al.Acuteintermittenttheta-burststimulationproducesantidepressant-likeeffects bymodulatingneuronaloscillations andserotoninlevels of themedialprefrontalcortex inexperimental Parkinson'sdisease[J].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 2025,103(2),e70022. https://doi.org/10.1002/jnr.7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