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西安交通大学第十三届医工协同科技创新学术年会——“新冠疫情应对与生物诊断治疗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23-01-14   作者:生物诊疗中心   责编:胡佳     来源:     阅读:

西安交通大学第十三届医工协同科技创新学术年会之“新冠疫情应对与生物诊断治疗论坛”于2023年1月14日(周六),在古城西安隆重召开。本论坛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具体承办,以“医工融合铺设生命科技前沿新赛道”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会议模式。

(新冠疫情应对与生物诊断治疗论坛)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李宗芳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刘昌教授担任本次论坛主席,并与西安交通大学杨铁林教授、徐颂华教授共同担任论坛主持。本分论坛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物诊断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本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历史使命,在新阶段探讨新冠疫情应对以及生物诊断治疗领域内的热点问题及前沿问题。为此,论坛特邀多位国际及国内知名专家进行了精彩报告和座谈交流,包括: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Rikard Holmdahl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祁小龙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牛海军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昌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宗芳院长、徐颂华副院长,西安交通大学彭年才教授、杨铁林教授、张思远教授。同时,数千名同道,通过线上及线下的方式,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主席李宗芳院长致辞)

(论坛主席刘昌教授致)

(特邀嘉宾杨铁林教授主持)

首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宗芳院长和刘昌书记为“新冠疫情应对与生物诊断治疗论坛”致辞,并对参加论坛的各位特邀嘉宾和线上线下参会学者表示了热烈欢迎,并道以节日的问候。会议前半场由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副院长杨铁林教授主持。首先为我们带来精彩报告的是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Rikard Holmdahl院士,题目为“The genetic basis of autoimmune disease:Positional cloning of NCFI and the role of the NOX2 complex”,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遗传基础进行了深入解读;接下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主任就“第十版新冠感染诊治方案的救治方法进展”作了主题报告,为我们阐明了新阶段新冠疫情的特点以及防控救治的发展方向;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门静脉高压中心祁小龙教授对中国门静脉高压临床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进行深入解读;西安交通大学彭年才教授以“医工结合:创新引领下分子诊断的发展与应用”为题,分享了在医工管理结合、分子诊断等领域的联合攻关研究以及在新冠疫情期间为国家所作出的贡献;接下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牛海军教授做了关于“多尺度超声在生物组织形态与力学性质测量中的应用”的精彩报告,让我们领略到普通超声应用技术以外的多样功能。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Rikard Holmdahl院士发言)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主任发言)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门静脉高压中心祁小龙教授发言)

(西安交通大学彭年才教授发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牛海军教授发言)

会议后半场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颂华教授主持。西安交通大学杨铁林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生物医疗大数据深度挖掘与抑郁症”的精彩报告,为我们阐明如何通过医疗大数据解决临床实际需求问题;西安交通大学张思远教授讲授的题目是“经颅聚焦超声神经调控增效与治疗高血压研究”,从多维度、多时空对超声如何调控于“脑-心轴”进行了精彩阐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李宗芳教授以“超声调脾治肝”为题,展示了超声技术在治疗肝胆疑难疾病中已取得的一些标志性成果,为未来超声治疗肝脏疾病提供了新的技术及路径;最后,西安交通大学徐颂华教授带来了题为“互联网+与新冠疫情防控”的精彩报告,系统讲述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互联网医院在自主研发过及建设过程中,针对新冠疫情的发展变化所作出的卓有成效的贡献,让人受益匪浅。

(西安交通大学杨铁林教授发言)

(西安交通大学张思远教授发言)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宗芳院长发言)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徐颂华副院长发言)

最后大会主席李宗芳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新冠疫情应对与生物诊断治疗论坛”的成功召开,为不同领域专家学者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对推动新冠疫情防控及治疗、促进生物诊断治疗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论坛旨在倡导大家积极联合起来,共同努力,创造医工协同新未来,赋能医学科研新动力,以临床问题为向导,助力医疗质量稳步提升。

本次学术盛宴,从新阶段新冠疫情防控、生物诊断治疗、医疗健康服务、医疗大数据、临床医学、科技前沿等角度共话“医工交叉科技创新”时代下的新冠疫情应对与生物诊断治疗,极大的激发了与会者的参与热情,并针对各个主题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和建议。本次论坛得到参会学者们的高度评价,对推动“医工交叉、协同发展”产生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