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三年前最危急时靠这群人,三年之后还得靠这群人。”“这是一场硬仗,是非常硬的一场仗。”2023年开年的“面对面”,主持人和嘉宾的访谈对话直击人心。
在西安交大二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护,就是“这群人”里面首当其冲、责无旁贷的“第一梯队”。在岁末年初这个寒冷的季节,他们是冬夜的“擎炬者”,一群健康“撑伞人”。
必须扛住的爬坡
“保健康,防重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激增的新冠患者床位需求,交大二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拴盈,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张洁率先垂范,前位谋划布局,全科一盘棋。进入12月中旬,预判即将迎来高位救治需求,科室迅速分流正在住院的100余名核酸阴性患者,加快周转,将西一楼全科室四个病区统筹安排,病情好转能出院的办出院,一楼ICU病区接收危重症,二楼功能室改为病房收治肿瘤患者,三楼安置正在治疗的50余名阴性患者,四楼整层收治新冠阳性患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主动担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发热门诊和呼吸门诊病人转入的巨大压力,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急诊新冠患者滞留情况突显,科室迅速将三楼扩充为新冠次重症收治病区。全科在有限的153张设置床位空间内,收治了174名患者。
交大二附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
一边是住院患者迅猛增长,一边是科室90%的医护人员因感染而大幅减员。怎么办?杨拴盈主任和张洁支部书记镇守病区,向全科发出集结令:“现在是滚石上山,半点不能后退,我们必须扛住!大家谁能来顶班?”一时间,从榆林抗疫归来上班后感染只休息了一天的2名医生来了,家里孩子发烧仅作简单处理的年轻医生胡露匆匆来了,住院总医生宁璞和王煜24小时连轴转,承担全院各科室和急诊科会诊,解决新冠病人的诊治和收治。护士长周淑如、刘艳琴、胡佚凡、刘丽萍来了,没有一个不“阳”,没有一个说“不”,科室医护或带病上岗,或初愈返岗,或连轴转强撑,他们用沙哑的声音、通红的双眼、疲惫的身体,筑起一道捍卫生命的防线,在这个寒冷的冬季点亮生命之光。
不下火线的战士
“扩容!再扩容!”这是院领导和科主任连日来讨论最多的用词。于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扩容接管了西门诊住院楼两个45张床位的病区,接收肺部表现比较重患者,90张床再次满员,医护人员更加捉襟见肘。
“我们科的年轻人,个个都是好样的,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一向被贴上理性和严肃标签的科主任杨拴盈教授感慨地说出这番话,被年轻人认为是最高褒奖。
护士杨姣、张娜核对药品
护士张整强观察危重患者病情
新扩容的两个病区,各由1名副主任医师作为二线带着3名年轻医生组成医疗小组管理。柯蕊医生忍着剧烈咳嗽,嗓子疼得几乎说不出话,就这样一天收治了20多个病人,累到趴在电脑桌前仍在坚持写病例。王春亚医生援榆林抗疫回来就上班,被感染后看到科室人员紧缺,主动带病返岗。葛娟医生家里有半岁的宝宝,自己发热2天,在全身症状未缓解时就返岗,默默承担了扩容病区的住院总,24小时楼上楼下奔走着管病人。尽管累到半夜时会独自悄悄流泪释放一下,但她没有说过一个“累”字。她2020年博士毕业,当年在发热门诊进驻3个月,有管理新冠患者的经验,被视为“年轻医生中的高年资医生”,这也是科室安排她做扩容病区住院总的原因,用党支部书记张洁教授的评价,就是“她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吃苦!当住院总特别让人放心!”张明副主任医师,发烧未退,返岗承担了第二个扩容病区的住院总工作。
呼吸治疗师李娜为患者吸痰
邓文静医师为病人查体
就是这群年轻的医护,他们撑起了全科扩容之战的防线。现阶段,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CU病区每名护士管理5名患者,这个数字在平时的ICU床护配比为1:4。护士阎京京,三年前陕西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当年救治护理危重症患者的经验,此刻成为她坚守ICU病区的底气。
性命相托的力量
2022年的岁末,是医院人力最吃紧的时候,也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拴盈主任感觉艰难的日子。医者的天职和责任,让他看着每天增长的病人数心焦,心里有个声音在喊:必须扩容。而科室医护的身体状况同样让他揪心。他身先士卒,用嘶哑的声音指挥布阵:所有病着的医护,坚持来顶一天班,第二天休息,另一批病着的医护换着顶一天班,大家轮着一天一换,就这样,最艰难的十来天,他们用血肉之躯扛过了,保障了六个病区的平稳运行。
党支部书记张洁教授是上个岁末年初西安抗疫时二附院援定点医院医疗队业务队长,和平教授是2020年陕西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重症病区业务副主任,两位铿锵玫瑰被委以重任,承担了全科包片的21个科室的新冠救治医疗质量指导工作, 一是从治疗规范和指南上进行质量把关;二是从重症救治上进行指导;三是针对医院收治高龄患者多、沉默性缺氧患者转重症风险高的情况,指导非呼吸专业的科室及时识别重病人,对存在高危因素、有重症倾向、有预警的,及早发现并指导风险防范;四是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处理,比如指导所有病区的医护教会患者俯卧位通气,等等。通过这样的巡查诊疗指导和实操培训,医院非呼吸专业的医生们都掌握了新冠患者救治规范。用张洁教授的专业话语,就是“什么时候要用抗病毒药物,什么时候要上激素,什么时候该用消炎药,什么时候炎症风暴严重了要识别出来,什么时候普通吸氧不行了需要高流量吸氧、需要上呼吸机,实操上手的效果非常明显,非呼吸专业的医生管病人心里也是踏实的。”这份踏实,是她们一个接着一个病区巡诊,一天跑下来腿脚浮肿、眼皮肿胀,一看就是没有休息好的劳累换来的。
和平教授带组查房
忙碌的医生办公室
科室副主任方萍,自月初“放开”至今从未休息,在自己出现呼吸道症状后仍坚守在ICU病房,她说:“现在是关键时刻,危重病人多,我们呼吸ICU就是收治重症病人的地方,我在病房,年轻人就有主心骨了。”周淑如护士长、刘丽萍副护士长,全天候守在重症病区,在保洁员感染新冠缺人时,她们带领着重症的护士们,无声地承担了重症患者的生活护理工作。
“三年前最危急时靠这群人,三年之后还得靠这群人。”是的,因为这是一场扛住扛不住都得扛住的硬仗,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这群人”里面,有西安交大二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一份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