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不在“临床一线”,却与病毒零距离博弈;他们不在“抗疫一线”,却是抗击疫情的尖刀兵;他们虽不在患者身边,却是百姓绿码的守护神。他们以过硬的技术、默契的配合、优质的服务,为每一份报告的严谨和准确出具倾注了全部精力,他们就是医院检验科。“新冠”疫情三年来,我们的检验人始终坚守在核酸检测岗位上,或者在“援助省外省内”核酸检测的路上。
2022年12月初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悄然间新冠核酸检测从原来的零星散发到持续快速增长,阳性数呈两位数持续几日后,一周后就呈现三位数、甚至四位数阳性数。按照核酸检测要求,每一份初筛阳性都需用双试剂复检,以保证结果准确无误。公共核酸检测实验室二区、三区检测人员面临上千份原始标本重新提取、双试剂重新扩增的巨大压力,同时需要及时上报混采标本的所有个人信息、联系方式等,电话通知单采进行阳性追踪。阳性报告的数据上传需要手工输入Ct值,反复核对原始数据及反应曲线,两种不同试剂进行再次确认,复杂且耗时。
在大多数人眼里,认为核酸检测很简单,只需将样本放在机器上,几分钟就可以出结果。但实际上,每一份送到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标本,都需要工作人员通过精确的信息录入、试剂配制、标本加样、核酸扩增等一系列复杂的步骤才能检测完成。每加一个标本(开盖、吸样、放样、封盖)可能仅需十几秒,但成千上万的标本,仅加样这一项操作就需要几个小时。除此之外,他们还需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因为每一步操作都有可能带来藏有病毒的气溶胶,但他们不曾退缩。检验科核酸检测团队24小时增分夺秒,与病毒赛跑,全副“武装”的检验人在密闭的负压实验室身着防护服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一个班下来护目镜上全是汗水,额头、鼻梁、面颊已被护目镜和口罩勒出了深红的印记,衣服被汗水浸透,双手也被橡胶手套捂得发白褶皱起疹。
与此同时我院不但要为全院住院患者陪人、本院职工包括实习生、进修、规培、研究生、保洁保安食堂等接近8000多人次单管检测的压力,还要面对由于社会采样点减少而导致门诊核酸检测需求剧增,更要保障交大创新港、医学部学生混采阳性需要单检报告的优先发出,此外还有省卫健委临时指令性核酸检测每日200-1100管不等的核酸检测工作。核酸检测需求快速增长与此同时阳性比例持续增多,周挺、孟昊、张雪、魏伟、黄伦、等夜以继日坚守在核酸检测第一线。随着疫情波峰的到来,检验科核酸组正成为主战场之一,与此同时,科室面临着被动减员,人手短缺的困境。疫情来得有些突然,很快发现核酸组周挺、长孙梦圆、赵玉珍相继核酸阳性,科室立即派第二批尹佳峰、雷静、陈乃川支援核酸岗;过了一天,尹佳峰、张硕、杨蕾又相继发热核酸阳性;科室又派刘佳丽、张彦平带队进驻核酸岗。第一批倒了、第二批上,第二批倒了、第三批上,第四批人员坚守核酸检测岗,因为他们知道,核酸检测结果及时准确发出的重要性,每一份报告关乎着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单位下一步决策。刘佳丽的孩子高烧、张彦平爱人高烧,然而大家还是选择了坚守岗位,默默付出。他们坚信:“早一秒完成检测,早一秒发现阳性,就能早一秒提供防疫决策依据,争取早一秒的流调主动!”每一张核酸报告的背后,都是检验人与病毒的数次短兵相接。他们用血肉之躯为交大二附院正常医疗秩序筑牢了“一道防火墙”,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者仁心的初心,诠释了中医人的初心与使命,践行了检验人的责任与担当。
随着国家防疫政策逐步调整,科主任耿燕、朱建宏、何谦担任着24小时阳性数据上报与指挥部对接工作,标本量的突然增多,他们24小时坚守,几乎不眠不休坚持做着这些琐碎的工作;为了工作方便,下了班也不回家,住在科室继续工作。更是直接与大量阳性标本“亲密接触”,面临的感染风险最高,工作非常繁重。在种种压力与风险之下,科室采取积极措施,科学防护,调整重点区域工作流程,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感染风险,保障一切诊疗行为有序进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主任耿燕同志挂着点滴继续坚持工作,“没事,我还能坚持”激励着科室员工。她除了负责维持检验科日常工作保证给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报告之外,还要协调核酸实验室的核酸检测、数据上传、人员协调工作。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生病了也是边输液边工作,带病协调解决科里的人员与物资配置。很快由于阳性病例上千例,郭泽琪、李越、胡晓琴在完成日常工作同时协助完成数据上报,这些90后一遍遍地核对、上传、完成这些琐碎的工作,24小时在LIS系统与应急监测平台之间核对数据、确认无误方可下班,经常是一个24小时夜班要到第二天中午方可离开。
新的防疫政策实行后,全院医务工作者都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检验科也不例外。一方面发热患者持续增多,另一方面科室相继有员工核酸阳性造成人力资源紧张,科室工作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人员相对短缺,甚至个别组除支援发热、核酸检测外,再剩1-2人,检验人也是都是普通人,都是家里的儿女,父母,需要被照顾或是照顾家人。为了保护家人,有些同事下班后不敢回家,有些同事家里还有病人需要照顾,大部分同志症状略有缓解边即可返回岗位上,用自己的意志与决心筑成抵抗病毒的防线,守护患者的“生命线”。张彤、徐阳、李雯、安哲、张雪等多名同志来不及休息,安排好家里老人与孩子,主动请求回科室支援工作。
三年来检验科还承担全院核酸采样工作,包括西广场、职工采样点的人员培训、排班、与防护物资发放工作,核酸采样与患者面对面、零距离,因为每天直面的都是大量阳性的患者,稍不注意可能就被感染。面对此次核酸采样量骤增、人员不足,科室一方面紧急协调人员,同时加强环境消毒与环境采样。郑钰洁在西广场和其他队员一起封闭管理每天加班加点,错过饭点是常态;睢雯婷积极协助准备采样物资;郑玉珍,长孙梦园,陈乃川,雷静,王怡都战斗在核酸检测的一线,他们毫不退缩,疫情来临之时坚持工作。每天都有同事倒下,然后有新的同事加入,类似的例子多到数不过来。为了坚守岗位而前赴后继。
体液组人员告急,大明宫组无声地支援;夜班组全军覆没,生化组请求支援;发热组人员倒下了,免疫组支援,微生物组人员紧缺分子组请求支援,类似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发生着,数不胜数。在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面前,科室员工坚守岗位,大家拧成一股绳没有退缩和松懈,“轻伤不下火线”的他们是顽强拼搏的检验人,展现出检验人的责任与担当,英勇无畏地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用行动守护群众健康。一直以来,他们独守匠心,用坚实的专业始终保持检测结果及时准确,在这里,他们用一项项精确数据默默地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的关键依据,用一颗炽热的心在幕后为百姓健康筑起一道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