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众志成城 共克时艰】武汉前线的龙俊宏

时间:2020-03-02   作者:援湖北国家医疗队队员 护理一组 王月   责编:杜维     来源:     阅读:

己亥年末,庚子岁首,荆楚大疫,蔓延九州。

特殊的时期,平凡的人们,有着不平凡的故事。今天故事的主角名叫龙俊宏,是西安交大二附院的护士长,也是支援湖北国家医疗队的一名成员。

逆风而行瞒爹妈

又是一个不能回家过年的除夕之夜,她逆行于医院的发热门诊,和领导同事们一起参与患者的救治。

每天新闻的数据让人心里战栗,在等待支援任务的空隙,她与同事一起研究新冠疫情下糖尿病的注意事项,在科室公众微信号上,接受患者的咨询,每日推送新冠相关的保健知识。“前线后方皆阵地”,她和同事们深知,这不是一场能速战速决的战斗,科普宣传和心理抚慰,是后方之力,战疫之基。

毅然决然报名医院组建的支援湖北国家医疗队,次日匆匆的向先生和孩子告别,瞒着外地的父母,与一百多名队友一起踏上了征程。她平时话很多,也爱开玩笑,如今奋战在武汉20天了,还是隔几天就给爹妈发微信:“今天山茶开了朵粉色的花”,“乌龟冬眠醒了很能吃”……睁着眼睛说出的瞎话,来证明自己安然在家。虽然爹妈也许不会阻拦支援湖北,但她亦不忍心让年逾六旬的老人为自己日日担忧,夜不能寐。若不隐瞒,“义”和“孝”又将如何两全?

歪头斜脑快准轻

抵达武汉不足24小时,医疗队便接手了危重病区。面对近50名病情各异的患者,为了尽快确定治疗方案,医疗组查房后第一时间便开立了大量的检查、治疗医嘱。

而穿上隔离衣,防护衣,戴着护目镜、两层口罩和手套之后的护士们,全身被束缚,呼吸变困难,护目镜上也很快有了雾气。似乎是“看不清,听不明,走不快”的“三不”状态。这时连平时简单的护理操作也有了难度,更何况是抽动脉血气这种需要敏锐触觉的护理操作。

“先试试桡动脉吧,如果不行,再看看肱动脉或者股动脉……”想好方案,她告诉自己不要慌,透过口罩深呼吸几次。把头歪过来又侧过去,首先尽量把镜片上的雾气凝结成水滴,沿着镜片的边沿流淌而去,然后透过起雾的镜片中相对透明的部分,找到看得最清晰的角度。然后伸出左手食指和中指,搭在患者手腕的桡动脉上,隔着两层外科手套,用心去感受脉搏那细微的跳动,或者是若有若无的颤动。判断好后,下针轻而快,顺利完成操作。

“正准备给你说,一针抽不上没关系,我们都能理解,没想到就都抽上了!你们很不错啊!”患者的肯定是最大的奖励,看着病人的笑容一切的辛苦和劳累都化为乌有。良性互动带来了蝴蝶效应,不长时间便成功完成了了近10名患者的血气抽取,然后之后的静脉留置针、皮下注射、雾化、导尿、灌肠等操作,都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后来被问及经验,为了便于推广总结出“歪头侧脑快准轻”七字秘诀。歪头侧脑并不是要让人故意扭曲脖子,而是指不论有什么困难,都要想办法去找到解决之道;而“快、准、轻”则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所谓“志宜高而身宜下,胆欲大而心欲小”是也。

手舞足蹈加写画

每天上班,要跟患者不断的沟通,不会点武汉方言怎么能行?于是下班自学,“感jio好点冇?”“你呀恢复得蛮好!”“你蛮杠!”。语言是通往心灵的桥梁,沟通好鼓励多,患者们配合治疗积极性高涨。

正当她自信于方言水平的进步,一盆冷水就泼来!病区当天收治了一名几乎全聋的老爷爷!没有亲属陪伴,一碰就喊疼,说啥都不明白,睁着惊恐的眼睛,看着这些打扮的一模一样的医护人员。

护理组长杨惠云主任带着她展开了了十八般武艺沟通。一开始杨主任用手比划,然后拿出纸笔,开始写写,画画,让老人家看,幸运的是老人家眼神还不错,能用手指出来!大家刚松一口气,但又是一盆凉水泼来!老人家看是看明白了,一张嘴说话没人能听懂,连隔壁床的湖北患者都听不懂的口音!只用纸笔,也不能完全跟患者沟通清楚,情急之下,杨主任和她手舞足蹈,充分开发肢体语言,争取把老人家要表达的意思“演”出来。经过这些“非常”的沟通方式,老人家终于看懂了在询问什么,而大家也明白了患者的情况和要表达出的焦虑与担心。她向患者比划出了共同的愿景:一手指着患者,一手指着自己,然后两手紧握,最后两手伸出大拇指,比出两个赞!!老人家也完全明白了,回应以微笑,和一个OK的手势!

一场长时间,大幅度的比划下来,即使在平时也是一次全身的小燃脂运动,何况穿着又闷又热的防护服,已经出了好几身汗水,全身完全汗蒸透了,防护镜上水滴不断滑落,而较大的动作幅度带来的缺氧感,让后脑勺一跳一跳地疼。这场“舞”跳的真辛苦,她本想发出这样的感叹,但突然看到已经50多岁的“舞伴”杨主任疲惫而依然坚韧的身影,便觉得一切的感叹都应该化为前行的力量。

专科护理暖人心

整个病区接收的都是新冠肺炎的患者,但患者的情况,却各不相同。

一天,杨主任让她去重点关注一名患者,57岁男性,身材瘦弱,吃饭很少,睡眠也差,还很焦虑,有糖尿病史,血糖波动大,病情恢复较慢。此时杨主任已经耐心地为患者做过心理疏导了,也跟医生沟通过治疗方案。现在需要的,就是在已启动的糖尿病护理管理模式下,为这位患者提供个体化的专业指导。

她很有信心,毕竟在内分泌科工作了十几年,也算是积累了不少经验。于是从血糖监测到胰岛素注射,从营养摄入评估到活动指导,给患者量身定制了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在医院统一配送糖尿病餐的基础上,给患者下午、晚上安排了两次加餐。

“血糖可不是靠饿来控制的!您放心吃,吃饱了睡好了才有力气对付病毒。至于血糖,你就放心交给我们吧!”或许是之前的心理疏导起了效,又或许是她的自信感染了患者,患者信任地点头答应了。

就这样在医疗队共同努力下,后来几日,患者血糖逐渐平稳,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患者高兴地说“原来怕血糖高,不敢吃,每次只吃送来饭对三分之一,通过你们指导,从原来只吃三分之一,到现在每顿吃完,血糖还不高.....” 听到患者的话语,大家心中十分喜悦,什么苦,什么累都忘记了。以己之力,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更加珍视自己的职责,更加为自己的逆行而深感自豪!

弹指一挥,驰援武汉已经快3周了。没有从天而降的奇迹,但天道酬勤,厚德载物,只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之下,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