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1937年
2015-10-13 08:38:15 浏览次数:

7月

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29日起,日本军队先后攻占天津、北平,轰炸烧毁南开大学等学校,驻军骚扰抢掠北大、清华、北洋工学院等平津地区的大中学校及教育机构。在国破家亡的民族生死关头,为存留中国教育的精髓,延续保护中国教育文脉,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北平研究院院长李煜瀛、同济大学校长翁之龙、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等102名大学校长和文化名人联合发表声明,揭露日本侵略军破坏中国教育机关的罪行。提出 “教育为民族复兴之本”,要求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将京津一些高校迁往内地办学。国民政府开始将保存和抢救平津地区的教育与科学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上进行考量。

8月

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出《设立临时大学计划纲要草案》规定:“一、政府为使抗战中战区内优良师资不致无处效力,各校学生不致失学,并为非常时期训练各种专门人才以应国家需要起见,特选定适当地点筹设临时大学若干所。二、此项临时大学暂先设置下列一至三所:(1)临时大学第一区——设在长沙;(2)临时大学第二区——设在西安;(3)临时大学第三区——地址选择中。……”并要求迅速赴当地选址,尽快组织师生撤出平津地区在新校址开课。

9月

8日  应教育部之请,中英庚款委员会决定拨款50万元作为两所临时大学开办费。

10日  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出16696号令正式宣布,“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的师资设备为基干成立长沙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 当月即在西安开始组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

10月

18日  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正式成立。

由于日军占领以及时局混乱,教育部发出的撤退命令以电报和信函形式在平津各校中秘密传达,北平大学医学院师生未能及时收到迁往西安的通知。当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成立的消息传来,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吴祥凤召集留在学校的教授在石驸马大街自己家中开会,商讨西迁事宜,提出:愿去西安的签名,不愿去的也不勉强。吴祥风、王同观、王晨、蹇先器、颜守民等教授当场签名,表示要保持民族气节,不为日酋服务,报名前往西安。由于华北陆路交通被日军封锁断绝,吴祥风、王同观、王晨、蹇先器等北平大学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的爱国师生医护们绕道而行,先进入天津英、法租界,后搭乘英国客轮经大沽入渤海,抵达山东的青岛上岸,再换车到西安。

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校部设在西安城隍庙后街原陕西第一中学内,为第一院,部分院系设在城西南东北大学内,为第二院,医学院、法商学院、农学院三系、教育系、生物系、地理系等组成第三院,租赁西安北大街通济坊楼房做教室。吴祥凤先生被任命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医学院院长,医学院师生三十余人。

21日  教育部发高令(26)字2189号文规定,设立西安临时大学的目的为收容学生,并为西北高等教育奠定基础。

11月

15日  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开始上课,全校设文理、法商、教育、工、农、医六大院校,共23系。全校学生1472人,其中,医学院不分系一至六年级学生86名。

16日  国立西安临时大学举行开学典礼。

26日  由于西安屡遭敌机轰炸,西安临时大学采取疏散措施,第一次指导员联席会议决定:组织多个大学生宣传队赴陕西各县进行抗日宣传,并辅助地方民众进行社会教育。

12月

1日  由药理学教授徐佐夏和妇产科副教授王同观担任领队(吴祥凤院长之后也参加),带领医学院陈向志、王兆麟、霍炳蔚、黄国钦等40余名师生,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赴陕南抗日宣传队第二队由西安出发,经宝鸡、凤县、南郑(今汉中市汉台区,下同),到达褒城,分为九组,分赴各乡各镇,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讲解防空知识,举行民众集会、知识分子集训,学生集训,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并为群众诊治疾病,宣传队转徙驰行乡村二月有余,历程一千多里,受到民众百姓热烈欢迎,产生重要社会影响。

截至1937年底,国立北平医学院及附属医院来到西安的教职员有:院长:吴祥凤;教授:徐佐夏、严镜清、蹇先器、王晨、林几;副教授:王同观、毛鸿志、李漪;专任讲师:黄万杰、刘士琇(刘新民)、翟之英;妇产科助教:徐幼慧;助教:贾淑荣,小儿科助教:厉矞华;护士主任:周美珠;护士:徐政、周粹楠、聂玉坤;助产士:高维新等。


上一篇: 1938年

下一篇: 七十五年发展大事记——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