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近日,来自延安的老人高某在吃饭时感觉吞咽疼痛,之后出现明显胸痛症状,在当地医院就诊无果后,转至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在多学科医生通力合作下,消化内科秦斌副主任医师通过内镜微创手术,最终取出了“罪魁祸首”,老人于10月15痊愈出院。
10月8日入院后,老人胸痛反复出现,吃饭后加重,主管医生进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中段除了一处隆起和糜烂外并未发现其他异常,立即安排了超声内镜,超声内镜组史海涛副主任医师发现一个可疑的异物已经移动至食管壁内,另一端已经穿入纵隔并且形成了脓肿,而随后的增强CT也证实深藏的异物,所幸尚未损伤大血管。
在消化内科组织下,胸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讨论后,一致认为异物性质不明,直接开胸手术创伤大,可以尝试在食管腔内可疑部位使用黏膜剥离(ESD)的方法进行探查“扫雷”,尽可能以最小的创伤缓解解决病痛。
在麻醉科刘英医生进行插管麻醉后,凶险的“排雷”开始了,由消化内科秦斌副主任医师持镜手术,护士郭晓丹、董晨配合,术中在胃镜下食管中段虽然可以看到隆起和糜烂,但异物有多深是什么并不清楚,秦医生小心翼翼地切开糜烂表面的黏膜,没有!缓慢剥离黏膜下层,还是没有!“难道是又发生了位移跑到了食道外面?”但是隆起的出现肯定是异物引起了纤维化,不能轻易放弃,“安排术中超声内镜!”超声内镜组史海涛、赵菊辉医生一直没有离开手术室,在超声探头下高密度影仍深藏在食管肌肉里。胸外科姜建涛主任一直在胃镜手术室里保障,一旦有需要随时转开胸手术。
有了多个学科的支持,秦斌医生用纤细的内镜刀切开了食管肌肉,仔细地分离着纤维化的组织,在食管即将被完全切开的时候,一片发黑的纤维化组织引起了秦医生的注意,“用活检钳!”在几次夹取地尝试之后,随着一声响亮的“yes”,秦斌医生小心地取出“罪魁祸首”,竟然是一根弯曲螺旋的金属丝,长2cm,直径不到0.5mm,一端像针尖一样细,至此真相终于大白,患者家属喜极而泣,随之老人的胸痛也消失了,术后造影也证实异物消失,没有瘘的发生。老人又开始了正常饮食。
消化道异物是消化科常见病,枣核、硬币、玩具比较常见,特殊情况下会误服锐利的金属、刀片、钢针等对消化组织损伤危害大,当出现误服异物时应立即到专业的消化内镜中心取出,一旦拖延,异物可能刺穿食道胃肠等消化管道,甚至损伤主动脉等重要脏器威胁生命。
穿透表面深埋在食管的金属异物在国内外大多都是开胸手术取出,很少有胃镜取出的案例,胃镜手术能明显减少病人的创伤和费用,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切除表面组织而找出深部的异物,消化科秦斌副主任医师的专长是消化道肿瘤的早期内镜诊断和治疗,这根深埋铁丝的取出灵感也来源于早期肿瘤的切除方法。由王进海主任、邹百仓教授带领的西安交大二附院消化道早期肿瘤诊治小组,内镜技术在陕西省及西北都是领先的,他们通过不断探索,手术范围从消化道表面到肌层,甚至到腔外,实现了早期、微创,精准的的诊疗理念和目标,得到了广大病患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