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2025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病院王曌副研究员、曾维惠教授、耿松梅教授及荨麻疹专病团队在国际顶级变态反应学期刊《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JACI,影响因子11.4)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作为变态反应学领域公认的旗舰期刊,JACI长期位居该学科影响因子排名前两位,代表了全球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研究的最前沿水平。团队发表的题为"MRGPRX2 Gain-of-Function Mutation Drives Enhanced Mast Cell Reactivity in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功能获得性突变MRGPRX2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中的关键作用机制。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以反复发作的风团和剧烈瘙痒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复杂,其中肥大细胞的异常激活被认为是核心环节。MRGPRX2作为一种非IgE途径诱导肥大细胞活化的关键受体,可能在CSU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MRGPRX2基因突变对疾病严重程度及受体功能的具体影响尚未得到充分阐明。研究团队通过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进行MRGPRX2编码外显子DNA测序,发现患者中存在MRGPRX2的185A>G单突变(检出率为10%)和185A>G+46A>C共突变(检出率为28.75%)。研究结果显示,携带185A>G突变的患者疾病活动性评分(UAS7)显著升高,且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降低。通过体外肥大细胞突变片段转染实验进一步证实,185A>G单突变可显著增强MRGPRX2介导的肥大细胞功能,表现为脱颗粒能力增强、下游信号分子磷酸化水平升高及受体表达上调,而185A>G+46A>C共突变则未表现出类似变化。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叶丹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为王曌副研究员、曾维惠教授及耿松梅教授。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此项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的理解,还为未来开发针对MRGPRX2突变的精准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病院荨麻疹专病团队将继续致力于荨麻疹及相关皮肤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