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博的意外“收获”——芒果的故事
看世博的意外“收获”——芒果的故事
2010年9月的某日去上海开会,顺便用半天时间看世博。世博园内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广播内不时播出××舘需排队×小时,××舘需排队×小时……,我们因时间有限,挑了一些不排队或少排队的展舘参观。其实每个国家都下了一定功夫在展现他们,因此我们尽管看了一些“冷门”舘,仍有很多收获。其中我参观了巴基斯坦舘,在介绍中巴友谊时提到了赠送芒果的故事:1968年8月巴基斯坦外长访问我国受到毛主席接见,他向毛主席赠送了芒果,毛主席将芒果转送给清华大学工宣队以示支持和关怀,于是在全国欣起了迎接芒果的高潮。那时不像现在,芒果在我们北方从未见到过,什么样子,什么味道全然不知。我猜想这是一种非洲热带水果,也听传说是刚果总统送的,这次看世博才知道原来毛主席转送给工宣队的芒果是巴基斯坦送的,也可说是一次意外的“收获”。
我们都是经历过“文革”的人,因此对“迎芒果”的事情都还记得,那时我校、我院也驻有工宣队,某天召开全院大会,迎接“芒果”到我院,大家敲锣打鼓,夾道欢迎,只见工宣队长手捧玻璃罩罩着的芒果一枚,从火车站来到会场(从北京迎回来的),这是毛泽东主席他老人家对工宣队的“最大关怀,最大信任,最大支持,最大鼓舞”,也是对我们这些知识分子的“最大教育,最大鞭策”。全国各大单位,特别是我们这些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都有工宣队(还有军宣队)来领导“斗、批、改”,因此全国各地到处都在迎芒果。当时我想,非洲那么遥远,运到北京,再分送到全国各地,芒果会不会烂掉?另外全国这么多单位都要迎芒果,外国友人要送多少芒果?后来听说玻璃罩内的芒果是用腊制的仿制品,这才解除了我的疑问。巴基斯坦的朋友可能做梦都未想到他们对毛泽东主席的一点心意,会变成中国的迎芒果全民运动。转眼文革结束,到了1983年,我有幸参加援外医疗队去非洲,这时我又想到了热带水果—芒果,心想这次可以吃到真正的非洲芒果了,果然队里准备了芒果让我们品尝,这也是我平身第1次看到了这种肾形、橙黄色的真芒果。撕开厚厚的一层外皮,露出了柔软色黄的肉,咬一口味甘,有些像我们西安的成熟的硬柿子,但似带有一种汽油异味,我不怎么爱吃。在2年援外生活中我再未去吃过芒果,吃得较多的是橙子、香蕉、西瓜等水果。结束援外回国,我特意买了3个大芒果,约相当于人民币1元1个,带回家让家人也尝尝这种文革中红极一时,在北方又见不到的水果。回家后我剥开1个芒果让家人都尝尝,又将1个送给我姨家,1个送给弟弟,结果他们和我一样也不喜欢吃芒果。改革开放后在我们北方的水果店里也经常能见到卖芒果了,多的时候甚至有小贩提着篮子穿街走巷叫卖芒果。后来才知道芒果最早产于印度,已有数千年历史,以后逐渐传到世界各地,因其喜光、喜暖,不耐寒霜,适于热带生长,故约有70多个国家包括亚洲的巴基斯坦、孟加拉、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以及非洲、美洲的很多地方,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以及台湾等地也有相当产量的芒果。我的外孙女可能受到她妈(我的女儿)的影响,听说“芒果不好吃”而不愿品尝这种水果。某次有人给我送了些小芒果,因形状与以前的不同,她尝了尝据然说很好吃,我也吃了一个,与以前吃过的比较甜而无异味。其实芒果的品种、品系很多,大的可达几公斤一个,小的如李子大;形状也有不同,除肾形外还有園形、椭園形、心形等;味道也有甜、酸甜、淡甜等多种。因其果肉细腻,营养丰富,也深得人们喜爱,有“热带果王”之称,只不过因人的口味不同,才会对芒果有不同的喜爱,据说毛泽东主席也不爱吃芒果。(龚均)
上一篇: 我们这样迎“三?八”
下一篇:手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