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四德”先进模范---普外科秦兆寅先进事迹
秦兆寅,男,我国著名的普外科专家,首批享有国务院津贴有突出贡献专家。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胰腺疾病;器官移植。1956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1960年在被国家选送到苏联莫斯科第一医学院攻读外科研究生,获副博士学位。1981年被选送到美国学习,在胰腺外科、器官移植等领域有特别贡献,发表论文60余篇,主译论著《梅氏腹部外科手术学》,参编论著有《现代外科疾病诊断与治疗》、《器官移植学》、《胰腺外科学》、《普通外科学手术学图谱》、《外科手术中的危险》及《普通外科治疗新进展》等著作,曾获得多项部、省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多次被评为省科委模范党员,卫生部先进工作者。担任《中华器官移植》、《中华实验外科》、《临床外科杂志》编委。曾任多年的外科教研室主任、普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常委,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常务理事,陕西普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普外科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成就卓著。
一、攻坚克难不断创新 开创国内外手术先河
1960年,秦兆寅教授被国家选送去苏联莫斯科第一医学院,1963年毕业回国后,一直在我院外科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由于业务过硬,专业知识渊博,很快成为外科教研室的骨干,完成了当时国内很少做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和门脉高压分流手术。1976年十年动乱刚结束,秦教授被选派到苏丹,并担任苏丹首都医疗点队长,他带领全体医疗队员,在气候炎热、设备不足的条件下,克服种种困难,两年完成各种手术近千例,协助苏丹开展了第一例心脏手术,由于秦教授带领的中国医疗队取得的成绩,先后2次被苏丹报纸宣传报道,在2年的援外工作中,秦兆寅教授为中国、苏丹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文革动乱期间,秦教授坚守在医院医疗一线工作岗位上,一人分管20多张病床,由于当时手术专科医生少,他便以医院病区为家,经常吃住在病房,夜以继日地坚持日常医疗工作,挽救了无数生命垂危的病人,同时也使他的医术日益精湛,成为我院外科业务的负责人,开创了我院普外科多项手术操作的先河。
二、心系医院励精图治 立志报国再现赤子之心
由于秦兆寅教授一贯努力工作,1981年被选送到美国学习。当他到达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答它莫斯医学院时,被当地的高新设备、得心应手的外科器械所吸引,他参加了多例手术的助手工作,感触很深,他想:“如果我们二院有这样的医疗条件,将会使手术做得更好!”为此,在美国学习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和吸收美国外科领域的先进经验和知识,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丰富资料,在美国一年的学习中,撰写了3篇论文,参加了1次美国的外科会议,由于在美国期间付出了辛勤与努力,掌握了普通外科80年代初最新进展和器官移植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秦教授选准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立志报国,1982年回国后,他把胰腺外科疾患和器官移植作为主攻方向,特别在小器官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方面、胰十二指肠切除技术简化方面做出了创新工作,秦教授协同普外科同仁借鉴国外对胰腺移植中胰管的处理方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胆管下端癌及壶腹癌中,首次使用胰管栓塞的方法,使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式大大简化,切除率大为提高,从而大大降低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发生率,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攻克了国内外普外科专家长期困惑的医学难题。秦教授首创并撰写的研究论文《胰管栓塞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中的应用》该项技术在《中华外科杂志》刊发后,引起了全国的“胰管栓塞”热,曾获得卫生部、陕西省多项科技进步奖。
秦兆寅教授知识渊博,博览群书,理论和实践知识十分丰富,他对胆肠吻合术式的选择、胃切除后糖代谢的影响、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的治疗等均有建树。
三、孜孜不倦甘为人梯 治学严谨彰显师长风范
秦教授从事普外科、胰腺外科、器官移植的工作五十余年,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编著《器官移植学》、《胰腺外科学》、《外科手术中的危险》、《普通外科手术图谱》及《普通外科治疗新进展》等著作,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近百名。他甘为人梯,诲人不倦,极力扶持年轻人成长,对中青年医师既严格要求又大胆放手,在科研上循循善诱,开阔视野,拓宽思路,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积极联系选送年轻医师出国深造,每当完成科研成果时,秦教授总是把他自己的名字置在后面。在担任普外科领导职务期间,秦教授一心扑在工作上,领导二院普外科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他善于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切实解决问题,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在外科开始实行分科门诊时,他亲自坐诊,使分科门诊得以顺利实施,提高了门诊诊治质量。秦教授晚上常常去病房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特别是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都亲临现场指导,有时亲自测血压、下胃管及帮助病人咳嗽,多年来,在主持普外科工作期间无重大差错事故等,这些都与秦教授的带头作用是分不开的;他每周坚持教学查房,结合具体病例讲解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和某些疑难病的基础理论及治疗原则,给实习学生和年轻医师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机会,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帮助基层医院工作、查房、手术、讲课等,对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使这些基层医院的整体水平得以极大地改观,不仅扩大了二院的社会影响,同时也解决了一部分人住院难的问题。
秦教授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深知教学医院要在医疗教学研究方面有突出特点,仅在临床实践方面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开拓性、创新性的成绩才能在国内外立于普外科之林的前列,这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研究阵地---实验室,在秦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情况下,他购置了一部分仪器、器械,初步建立起普外实验室,1990年之后,由于普外科的突出成绩,又被卫生部定为卫生部重点实验室,资助70万元,秦教授又建立起移植实验室和肝胆外科实验室,可开展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小动物实验等项的研究,也为兄弟科室提供了研究基地。
四、患者利益置于首位 换位思考凸显高尚医德
秦教授虽身兼数职,工作繁忙,科研任务重,学术活动多,但他从不利用职权搞特殊化,他待人和蔼可亲,善于团结同志,科室同志有病他亲自探望,科室同志有困难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他待病人如亲人,经常亲自给病人掏大便、导尿等,给全体医护人员树立了好榜样。他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受到无数患者的感激和爱戴。秦教授在多年的行医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医德和医术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康复,特别是作为外科医生,手术的每一个步骤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因此,他经常教导学生和年轻医师要在技术上精益求精,要求低年级医师,要多看、多学同行的优点和长处,而且要多思多动手,多总结。既能用右手操作又能用左手操作,在手术完美基础上,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手术麻醉的痛苦。在廉洁行医方面,秦教授恪守医德,曾多次拒绝病人和家属的红包和吃请,他认为,历代名医都珍视医德,更何况是社会主义社会,共产党培养的医生更应当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他的言行,给普外科全体医护人员树立了优秀榜样,他高尚的医德也赢得了患者的赞誉、感激和爱戴。
五、悬壶济世倾注心血 仁心仁术铸就无私丰碑
技精德高的亲教授曾多次荣获卫生部、卫生厅、省教委及校、院级先进卫生工作者及优秀党员称号。1986年,秦教授被评为卫生部先进工作者,1990年荣获首批政府颁发的特殊津贴,获得“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90年,我院普外科成为第一批博士点授予点,秦教授被授予博士导师。
秦兆寅教授为人清正、廉洁,治学严谨,工作认真,他一生忙忙碌碌,一生都奔忙于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由于秦教授的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在普外科的多种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全国各地的病人慕名前来应诊者络绎不绝,纷纷要求秦教授亲自为其做手术。
秦兆寅教授以其从医50多年来,始终将患者利益置于首位的高尚医德、不畏艰辛苦心钻研的精湛医术、孜孜不倦甘为人梯的师长风范、心系医院励精图治的赤子之心,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超乎常人的坚韧,对事业虔诚执着,付出辛苦,倾注心血,铸就了无私的丰碑,展现了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职工服务、为医学事业发展服务”的医务工作者的深切情怀。秦教授的研究方向紧贴本学科国际前沿,并成为许多后继者的航标。秦兆寅教授的成就为国内医学界同仁们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