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获“陕西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荣誉称号
3月24日,陕西省委民族工作会议暨全省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西安召开,省委书记赵正永在会上作重要讲话,省长娄勤俭主持会议。会上为我省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颁发奖牌和证书,表彰了陕西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交大二附院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的“陕西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工作每五年一次,是民族工作的崇高荣誉。多年来,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做好党的民族工作,致力于促进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医院对内关心少数民族师生的思想和生活,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在计划生育政策、民族节日等方面,按照国家政策落实少数民族职工待遇;对外积极开展促进民族交流团结的医疗援助和救灾帮扶等工作,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选派业务骨干 扎实做好援疆工作
医院近五年来一直共同承担着选派援疆干部到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工作的任务,目前第六批、第七批援疆干部已圆满完成任务载誉返院,第八批援疆干部待命出发。在援疆工作中始终坚持选好干部、扎实工作、带动学科、促进交流、增进情谊。
一是从政治责任的高度认识和重视援疆工作。院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援疆干部的选派、管理和待遇等工作。每位援疆干部赴疆前,院领导亲自谈话,强调援疆工作的重要性和工作要求。在干部援疆期间,医院当好后盾,主动了解他们在疆工作的实际情况,从技术上、设备上予以支持,鼓励他们在疆开展新技术。同时,经常与援疆干部家属取得联系,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二是克服自身困难选派业务专家带动受援医院学科发展。第六批援疆专业为神经外科,选派时我院神经外科正处于学科整合提升的关键时期,科主任责任重大,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希望选派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我院克服困难,选派神经外科主任屈建强教授担此重任,在援疆期间被委以该院神经外科主任职务。他结合实际积极推行多样化、个体化治疗方案,大力开展垂体瘤的微创治疗,组织科研项目,对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和学科发展贡献突出。麻醉专业的吕建瑞副教授被委任麻醉手术科副主任,他积极开展新技术,将“闭环靶控输注”技术带入了肿瘤医院,并巧用双腔管自制成“T”形管,应用于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纤维支气管镜下肺肿瘤微创手术的病人,解决了镜下手术操作与肺部通气之间的矛盾,保障了患者术中的麻醉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完成,其过硬的专业能力受到肿瘤医院同仁的高度赞扬。第七批援疆专业为重症医学,当时我院重症医学也是新成立科室,人才紧缺,我院急诊科副主任赵晓静副教授(重症医学专业)和担任陕西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会副主任委员的我院呼吸内科董西林教授(重症医学专业)主动请缨,先后赴疆开展工作。四位专家在援疆期间将规范的管理、精湛的技术、严谨的治学和高尚的医德渗透于工作过程,积极参加“关爱女性健康新疆行”义诊活动,深入基层,足迹遍布新疆大地,并与受援单位同仁和藏族同胞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树立了援疆干部的良好形象,四人均被评为优秀援疆干部。三是与受援医院建立了长期友好关系,积极开展多层面交流合作。援疆干部在疆工作是有阶段的,但援疆之情和民族大爱没有终点。我院通过援疆工作,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党建工作、医疗管理、教学工作、学科发展、干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通过回访援疆干部和单位、开展援疆工作阶段总结、开展专项交流等方式,双方院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援疆干部更是感慨:一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
心系少数民族伤病员 架起汉藏同胞友谊之桥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我院共收治玉树灾区藏族伤员及家属51人,其中危重患者3名,重症患者8名,是全省收治灾区病员最早和最多的单位。伤员入住后医院配备了最好的救治资源,第一时间为开放性颅脑损伤、颅底骨折的危重伤员德吉央宗进行了手术,这是玉树伤员在陕西进行的第一台手术,被省内多家主流媒体播出。之后又陆续开展了多台手术,同时在心理干预、康复治疗、民族饮食、语言沟通和生活照顾等方面均提供了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并对200余人次的社会志愿者服务进行了有序的安排。特别是组织藏族医学生及时来到伤员床边解决语言沟通问题、专门安排营养灶为灾民提供民族饮食,让伤员倍感温暖。经过88天的积极救治后,51名伤者全部伤愈出院,期间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在媒体报道。医院抗震救灾组织工作和救治能力得到省卫生厅高度评价。在践行救死扶伤职业使命的同时,我院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为玉树灾区伤员捐款18.3余万元,传递血脉相连的民族大爱。一年后,我院院长贺西京教授、副书记巩守平教授及骨二科主任李浩鹏教授等一行6人赴青海玉树结古镇回访“青海玉树4.14大地震”中在我院获救治的伤员,分别为康复伤员检查身体,对今后康复治疗提出建议,赠送价值3000多元的骨病和皮肤病用药。并前往15公里外的一户藏族同胞家,为一位截肢患者检查身体,对其安装假肢及康复训练给予指导。回访活动再次彰显出我院医务人员高度的政治责任心与社会责任感,增进了民族情,医患情。
2013年3月18日晚9点多,二附院门诊大楼前的广场里有一名孕妇露天急产,这是一场特殊的分娩, 孕妇是一名少数民族妇女,刚到医院门诊大楼外的广场就已出现紧急情况,被急诊科护士发现时婴儿已娩出,但脐带连着胎盘还未娩出,来不及进病房了,带着产包闻迅赶来的妇产科医师查看情况后决定就地紧急处理,麻利地在产妇身下铺好无菌巾,为产妇断脐和消毒。正在这时,刚下夜门诊的儿科主治医师途径广场,立即参与救治,对新生儿进行了初步检查,并立即联系新生儿病房准备床位。随后,一系列针对产妇和新生儿的抗感染、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和其它并发症等急救措施及时跟进。院领导闻讯后指示:要给少数民族同胞最大的帮助,没有钱,也要收治!并多次电话询问母子安危及救治情况。正是二附院医护人员守护生命的使命感、责任心和民族友爱精神,守护了这位分娩的少数民族同胞母子平安。
开展对口帮扶 助力滇西医疗管理水平提升
云南保山市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二附院自2013年5月开始承担对云南保山市为期三年的医疗帮扶任务,医院调研后确定了帮扶方案。一是组织专家赴当地医院开展管理和业务指导。医院派出了14人的专家团队,对当地三级乙等医院保山市人民医院,二级乙等医院施甸县人民医院、施甸县中医医院及施甸县妇幼保健院的等级评审准备、医院管理、基层医师三基培训、执业医师考试以及妇产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骨伤康复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专业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进行培训和指导。并对施甸县姚关镇中心卫生院规范化建设、云南德宏州陇川县卫生局及县医院、妇幼保健院进行工作指导。二是免费培养医务人员。已先后免费接受保山市人民医院进修人员20人次。三是常态化开展工作交流。对帮扶工作、进修生免费培训、以及呼吸科、骨科、妇产科专科建设多次交流。通过对口帮扶工作为当地培养少数民族医学人才,服务少数民族健康。
思想学业生活并重 切实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工作
二附院有本科生和研究生700余人,院党委和学工部注重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积极吸纳优秀少数民族入党或承担学生干部。近5年先后有彝族、藏族、土家族等同学光荣入党, 彝族、土家、苗族、回族、仫佬族等同学担任年级和班级学生干部。在同等条件下,对民族学生在评优评奖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关心少数民族学业进步。每学期及时查看成绩单,对挂科少数民族同学逐个谈话,了解挂科原因,组织同学和他们一起学习,互相督促,帮助他们按时完成学业,顺利毕业。同时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向学校争取给05级五年制学生巴桑卓嘎减免部分学费,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增加藏族学生特殊助学岗,还组织申请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帮助贫困少数民族学生减轻经济压力。2014年新年来临时,因物价上涨,组织穆斯林少数民族学生申请牛羊肉补贴券。尊重少数民族同学的民族习惯,在医院食堂增开了清真饮食专供窗口,方便少数民族师生就餐。每年采取藏历新年茶话会,赠送特别大礼包等不同形式庆祝藏历新年。同时,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文体活动,成为文体骨干。
近年来,医院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成果喜人。2012年1名满族学生考取校外研究,2013年1名维族学生就读我校硕士研究生,2014年2名藏族、1名土家族考取外校硕士研究生,连续2年向武警西藏边防总队输送藏族医学生。
此次二附院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彰显了医院党政对民族工作的重视,凝聚着全院师生员工的付出,同时也激励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为促进民主团结进步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