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药学部通过开展基因检测技术实现氯吡格雷抵抗的早期筛查及精准治疗
氯吡格雷是冠心病的主要抗血小板治疗药物, 然而氯吡格雷临床疗效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即氯吡格雷抵抗现象。目前认为CYP2C19基因多态性是影响氯吡格雷疗效的重要内部因素。CYP2C19功能缺失可能引起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生成减少, 抗血小板作用减弱,再发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风险增加。2010年美国FDA对氯吡格雷发布黑框警告:提醒医生通过CYP2C19基因检测判断CYP2C19功能;对氯吡格雷代谢不良者,建议增加氯吡格雷剂量或应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2012年底至今,药学部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室通过开展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来筛查氯吡格雷弱代谢患者,高达500余例患者实现了氯吡格雷抵抗的早期筛查及精准治疗。检测结果发现,氯吡格雷快代谢型38.6%(药物疗效正常),氯吡格雷中间代谢型49.12%(药物疗效减弱),氯吡格雷慢代谢型12.28% (药物疗效丧失),后两者统称为弱代谢型(约61.4%),统计结果显示陕西汉族人群氯吡格雷弱代谢型发生率较高。所有弱代谢型患者均需要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如氯吡格雷剂量增加或更换替格瑞洛等,此外制定个体化方案需要综合考虑临床因素。基因检测技术可作为早期筛查氯吡格雷抵抗的有效手段,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