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网站 >> 眼科>> 健康知识科普 >>正文

健康知识科普

老年性白内障

浏览次数:

白内障是指晶状体混浊所导致的光学质量下降。其发病机制复杂,是机体内外各种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紫外线照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外伤、过量饮酒及吸烟等均与白内障的形成有关。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又称老年性白内障,是最为常见的白内障类型,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年龄增加其发病率明显升高,80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几乎为100%。它是晶状体老化后的退行性改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我国,白内障是老年人群的首位致盲性疾病,每年新增患者近100万,其中有近40万人最终失明。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其发病率将进一步攀升,据估算,到2020年,我国积存的白内障盲会攀升到500多万。

老年性白内障常双眼发病,但发病可有先后,严重程度也不一样。主要症状如下:

(1) 无痛性视力下降:这是患者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症状。周边部晶状体的轻度混浊可不影响视力,而在中央部的混浊,即使范围小、程度轻,也可以严重影响视力。

(2) 屈光改变:核性白内障可产生核性近视,使近视度数加深,老视减轻。混浊不均匀时可产生散光。

(3) 单眼复视或多视:由于不均匀的混浊使晶状体各部分屈光力不一,产生类似棱镜的作用,形成单眼复视或多视。

(4) 眩光、色觉改变、视野缺损……

白内障虽是严重影响视力的致盲性疾病,但是却是可以通过正规的治疗而复明的,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

(1) 药物:尽管目前有近十余种抗白内障药物,但其疗效均不确切

     (2)手术:是各种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手段。以往有错误的观点认为白内障一定要等到成熟了、看不见才可以进行手术,而这时不但增大了手术难度,患者出现继发性青光眼等眼部并发症的机率大大增加,并且对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白内障影响了眼底的观察,常常延误了眼底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最终导致无法挽救的失明。目前一般认为矫正视力低于0.5即可考虑手术治疗,对于部分复视或眩光症状显著,强烈要求手术的患者,即使视力高于0.5也可以考虑手术。糖尿病患者术前应良好的控制血糖,空腹<8mmol/L高血压患者也应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后再行手术治疗。

     几十年来白内障的手术方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囊内摘除术在我国目前已极少应用。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是目前的主流术式。

1)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切口6MM,植入硬性人工晶体,术后散光较大,但手术成本低,在我国的基层防盲工作中仍是主流。

2)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应用超声能量,将混浊晶状体核和皮质乳化后吸除。手术切口3MM,甚至至1.8mm,组织损伤小,植入折叠人工晶体,术后散光小,恢复快。

最后,我们强调,若患者出现了视力下降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眼科就诊,如视力减退与晶状体混浊情况不相符时,应进一步进行眼底等检查,寻找导致视力下降的其他病变,避免因为白内障的诊断而漏诊其他眼病。

                                                                  眼科副主任医师:柏凌

团队成员